本報記者 王麗新
在線教育的日益普及,讓“屏幕”“鍵盤”“鼠標”“觸控”等設備和操作越來越多地進入教學中來。不過,通過“筆”進行書寫來教授和學習,仍然是當前學校教育場景中最普遍的“主流”。讓這一教學場景走上智能化之路,是羅博智慧筆創始人殷述軍切入在線教育生態市場創業的初心。
2016年,四個人組成的創始團隊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家小咖啡館里開啟了創業之旅,進入了EMR技術領域。在羅博智慧筆(以下或簡稱“羅博”)的官網上,這家創立5年的公司如此描繪公司愿景,“因為我們的存在,讓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按照課堂、課后、在線教育、個人學習4個不同的使用場景,一一對應形成紙筆互動課堂與電子書包,課后作業批改與AI解決方案,OMO紙屏同步與AI互動,AI應用與智慧文具及數字美術這4個業務板塊。”近日,羅博智慧筆創始人殷述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時如此描繪公司的業務。
而業內對其評價則是,無論從哪個應用需求切入,最后都可以整合到整體教學管理中,這有望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模式。
去年營收已破億元
據悉,目前羅博智慧筆已應用于微課、遠程一對一白板交互、一對多視頻直播、雙師課堂等在線教學場景,客戶涵蓋好未來、科大訊飛、阿里云等各行業企業。
簡單來說,就是“紙筆互動課堂”誕生了,這是公司的主力產品,其背后是通過羅博智慧筆實現學生的主觀答題筆跡采集,再通過物聯網和移動終端實現數據上傳和應用。
在應用過程中,羅博智慧筆實現了數據的有效采集與管理,使數據能夠重繪,識別,并能夠實現更多的AI應用。對學校而言,做一次智慧紙筆的投入,在課堂階段實現智慧互動,在課后階段實現AI應用,幫助老師實現自動批改,最終實現學情分析與管理等。
在殷述軍看來,課堂、課后、在線教育、個人學習這四大使用場景是互相關聯的,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業務。課堂與在線教育這兩個場景整體占據市場領先地位,是公司目前主要的營收來源;課后與個人學習應用場景是擁有巨大潛在市場空間的業務,也是未來公司將重點布局業務。
“當然,一定程度上講,中國教育科技的技術與應用水平,某些方面已經不落后甚至領先于世界水平,所以,全球業務也將是未來重點布局的一個方向。”殷述軍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公司在2020年的營收已超過1億元,收入持續增長的同時,這四大場景業務的布局也為后面幾年的增長,奠定了堅實的技術、產品與客戶基礎。
挖掘核心競爭力護城河
在第79屆中國教育裝備展上,作為國內最大的智慧紙筆服務商之一,羅博智慧筆在現場展示了包括AI練字、AI聽寫、批改大師等應用在內的課后服務解決方案,以及紙筆互動課堂、練筆電子書包和網課大師等方案,而這一切服務方案的落地均來自對工具研發的技術支持。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基于EMR技術研發的智能筆系列產品,羅博智慧筆具備完整的知識產權。從芯片、固件、軟件、SDK、云服務都是自主搭建的,真正具備深度的定制能力。“5年時間,我們申請了56項專利,我們把申請專利做成企業戰略,每個月基本上都有專利。”殷述軍如此強調道。
但市場的另一面是,目前做手寫智能筆的企業已經不在少數。網易有道等教育圈企業也涉足智能筆等硬件產品的研發。對羅博智慧筆來說,顯然要深挖自身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市場中仍能保持領先。
“從技術的核心來說,無感的完成教與學數據的采集,進而對數據進行還原、重繪與識別,進而提供各種場景的高效交互與AI應用,這是羅博智慧筆商業模式落地的基礎,建構與夯實這一技術,形成技術專利的知識產權的護城河、不斷迭代提升完整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搭建堅實的B端客戶基礎,這是顯性的核心競爭力。”殷述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客為尊的企業價值觀鑄就了隱性的核心競爭力,而對于人才的尊重與愛護,給予人才發展空間與回報,讓人才與企業共享發展成就,則是核心競爭力的根源。
更重要的是,據殷述軍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過去三年里,羅博始終處于盈利狀態,且持續增長,目前B輪融資已基本完成。“從創業起至今,所有的融資皆為產業資本,對于羅博智慧筆的業務布局與落地、產品和技術的完善與突破,都非常重要。”
同時,在教育行業信息化之路上,羅博近期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目前,羅博紙筆智慧課堂與國內教育信息化企業通力配合,在包括國家教育信息化示范區寧夏在內的各省市中小學,實現了常態化的部署和應用。
正如殷述軍所示,教育是中國百年復興的基礎面之一,無論是教育服務行業,還是教育科技行業,未來均有著非常巨大的市場空間。在AI、5G、互聯網等技術革新背景下,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服務,既是國家的目標,也是行業與企業的使命,對于能夠提供符合教育本質需求的企業來說,更是巨大的機會。
(編輯 上官夢露)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