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成功并購同業企業,實現業績增長的思維列控,近期卻因董事長被疑“忽悠式”增持飽受輿論壓力,股價也遭遇震蕩下行。
業績持續向好的背景下,董事長為何不乘勝增持擴大二級市場收益?之前說好的逾5000萬元增持金額又將用到何處?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期通過對行業人員和接近公司人士采訪了解到,上述資金后期或將被用于支持公司主業發展。
并購思路
帶來業績增長動能
與當前一些商譽炸雷公司急于在上市后通過外延式拓展實現業績并表不同,思維列控2015年上市至今,僅進行過一次同業并購。
2018年4月,思維列控公告以8.82億元現金收購藍信科技49%股權,此后在2018年5月,公司進一步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藍信科技剩余51%股權,以實現100%控股。2018年12月28日,思維列控發布公告稱藍信科技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完成,上市公司持有藍信科技100%的股權。
成立于2006年2月的藍信科技,與思維列控同屬列控動態監測系統行業。根據財報,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凈利潤5242.39萬元。而2017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分別達到3.03億元、9968.44萬元。近年來,藍信科技基本保持著營業收入增長近30%、凈利潤增長約40%的穩定成績,公司資產負債率也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思維列控收購藍信科技,一方面是基于對其業績表現、發展潛力的認可,另一方面更是看好雙方后續的協同效應。有研報分析稱,未來5年雙方協同收益將達到10億元。
“思維列控遠期的并購思路還是會沿著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拓展,不會超出主營業務范圍之外。”上述接近思維列控的行業人士稱,近兩年我國軌交行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思維列控聚焦主業的并購發展策略或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業績增長動能。
為何取消增持?
在行業正處增長期、企業發展前景向好的背景下,2019年2月14日,思維列控董事長李欣卻發布了取消增持計劃的公告。
2018年2月1日李欣曾宣布,計劃半年內增持5000萬元-1億元的公司股票,且不設置價格區間。而時隔一年后,公司披露,李欣累計增持公司股票2000股,增持金額6.37萬元。
對于一年內增持金額較少及取消增持計劃的原因,思維列控在公告中做出了解釋。一方面是由于增持計劃發出后資本市場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另一方面,公告顯示思維列控本次重組于2018年10月29日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核,受重組停牌及敏感期影響,為確保并購重組順利實施和避免內幕交易,董事長在此之前不能增持。
公告中,李欣表示將長期看好公司及產業發展,繼續支持公司做大做強。這或許也并不是空話。
一接近思維列控的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李欣取消增持承諾實是情有可原。在其增持期間,上市公司突遇重大投資機會,個人增持獲益只得讓位于公司資本運作。在上市公司實控人紛紛大比例質押融資的市場環境下,李欣的質押股份數量為0,可以看出這位董事長在投資上不冒進、不激進的作風。因此,此番不繼續增持,并不代表其對公司后續發展不看好,而是在其有限的自有資金條件下,認為比通過二級市場增持獲得財富收益更重要的是促進公司發展。此外,董事長敢于冒遭市場“棒打”的風險取消增持,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其發展主營業務的決心和對市場前景的認可,足見公司對后期業績增長的信心。
與遠望谷減持
有何關聯?
作為思維列控上市之初的第三大股東,另一上市公司遠望谷(002161)近年來持續的減持操作,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目光。
不過分析過往財務數據不難發現,近年來減持思維列控已成為遠望谷提升凈利潤的重要砝碼。可以說遠望谷減持與思維列控自身經營情況并無關聯。
分析過往公告和財報不難發現,遠望谷若非通過減持思維列控獲得非經營性收益,扣非凈利潤已連續3年出現下滑。而2016年、2017年,遠望谷減持的時點也均集中于年末,目的即是為了彌補業績虧空。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遠望谷實現凈利潤4027萬元,但經營凈利潤為-645萬元,公司通過減持思維列控獲得的稅前投資收益為4672萬元。2017年,遠望谷凈利潤勉強盈利152萬元,經營凈利潤大幅虧損3963萬元,但通過減持思維列控再度獲得了4116萬元的投資收益。
就在2018年一季度,遠望谷公告稱期內實現扣非凈利潤-2634.45萬元,同比下滑近65%,當日公司即同時公告擬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不超過320萬股思維列控股份,減持比例不超過思維列控總股本的2%。
在減持公告中,遠望谷對于減持思維列控原因也并不避諱,稱減持部分所持有的思維列控股份,可獲得一定金額的投資收益,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資產運用效率,改善公司財務狀況和業績表現。
23:56 | 市場化養老“輕重并舉”構建產業新... |
23:56 | 落實好上市公司獨董制度 強化關鍵... |
23:56 | 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33億... |
23:56 | 從“去庫存”到“優結構” 專項債... |
23:56 | MSCI納A指數樣本調整將生效 外資機... |
23:56 | 人形機器人潛力大 超百家A股公司競... |
23:56 | 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強 A股有望引來更... |
23:56 | 第三十二期:如何運用ETF構建中低... |
23:55 | 央國企全面實施市值管理 堅定高質... |
23:55 | NPC開講冷笑話 AI玩“活”游戲世界 |
23:55 | 從“港股三朵金花”爆紅看新消費賽... |
23:55 | 商業航天“出海”搭建全球產業新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