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見習記者 王小康
本應塵埃落定的珠海中富控股權歸屬,又因陜西新絲路進取一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新絲路一號”)的再度舉牌陷入迷霧。目前,新絲路一號持有的股份已直逼第一大股東。
而控股權多次生變對公司的經營發展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據三季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42.26%,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162.77%。
受此波及,原本逆勢上漲的珠海中富股價在2019年開年再度下跌,截至2019年1月9日,珠海中富股價7個交易日跌去7.07%,報收3.81元/股。
對于上述情況,《證券日報》記者向公司發去采訪提綱并多次電話聯系,截至發稿,公司最終沒有回復。有資深證券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珠海中富的主營業務本身乏善可陳,此番控股權的爭奪也并不利于公司理順治理結構,有逐漸被邊緣化的跡象。”
新絲路進取一號
持股比例直逼大股東
2018年12月26日,珠海中富發布公告稱,新絲路一號于2018年11月13日至2018年12月25日期間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增持了珠海中富6428.5萬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5%。此次增持后,新絲路一號持股數量為1.29億股,占珠海中富總股數的10%。
此前,在公司原控股股東捷安德實業所持的1.46億珠海中富股權被深圳市國青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青公司”)以拍得之際,新絲路一號便舉牌珠海中富,頗有與國青公司爭奪珠海中富控股權之勢,此次再度舉牌,其持股比例已達10%,離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11.39%僅一線之差。
珠海中富披露,在未來12個月內,新絲路一號將根據證券市場狀況并結合珠海中富的業務發展及其股票價格等因素,決定是否繼續增持其在珠海中富中擁有權益的股份。公司表示,此次權益變動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目前,公司原控股股東捷安德實業持有的股份被國青公司拍得。珠海中富在2018年11月24日發布公告稱,深圳市企業破產學會、深圳市捷安德實業有限公司管理人和買受人國青公司三方已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絲路一號被指與珠海中富的疑似實控人李勇鴻有關,曾牽扯出“剪不斷,理還亂”的股權關系,遭到投資者質疑,也使珠海中富兩度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對此,珠海中富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否認李勇鴻和實控人以及新絲路一號之間存在關聯關系。
業績承壓
出售子公司
珠海中富作為曾經的“亞洲瓶王”,全年營收曾達30多億元,然而經歷兩次易主,公司的業績已大不如前。
在業績下滑的同時,公司還面臨著較大的債務壓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珠海中富的流動資產合計8.37億元,流動負債合計13.93億元,流動負債約為流動資產的1.66倍。同時,珠海中富的短期借款為1.4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6.53億元,但同期公司的貨幣資金僅為8595.30萬元。
面對壓力,珠海中富不得不出售盈利子公司、處置資產來緩解。
2018年12月12日,珠海中富發布公告,擬向大連億海工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大連億海”)出售全資子公司陜西中富聯體包裝容器有限公司(下稱“陜西中富”)100%股權,作價1.18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陜西中富是珠海中富于2000年發起設立的全資子公司,主營聚酯瓶胚、聚酯瓶、飲料的生產及銷售。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陜西中富實現營收3363.83萬元,實現凈利潤376.33萬元。此外,據公司年度報告顯示,珠海中富剛剛在2017年對其進行過2569.6萬元的增資。
僅過一年便出售剛剛增資過的盈利子公司,預示著珠海中富所面臨的境況確實不容樂觀。
珠海中富表示,此次交易預計實現收益約2875萬元,有利于公司盤活資產,減少負債,降低財務成本,促進公司業務發展。
對于珠海中富出售盈利子公司的情況,一位資深證券從業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珠海中富來說,處置資產只是暫時性的方法。如果公司主業不振,僅僅靠非經常性損益來粉飾財報,遲早會將公司置身‘殼股’陣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出售陜西中富,公司還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北京中富熱灌裝容器有限公司擬向宿州聚凱機械有限公司出售部分閑置資產,包括吹瓶機、超高溫殺菌機、洗瓶機、瓶灌注機等閑置的飲料包裝及灌裝生產線相關設備和輔助設備,交易作價3500萬元。根據公告,子公司處置資產預計實現收益約1980萬元。
兩次交易合計預計實現收益約4855萬元,這筆資金是否能幫助珠海中富渡過難關,其結果有待觀察。
11:16 | 這一概念火熱!多股連板! |
11:01 | 威力傳動:北方最大增速器智慧工廠... |
10:57 | 復牌一字漲停!600358披露重大重組... |
09:31 | 龍高股份控股股東擬重組 福建國企... |
09:26 | 萬勝智能預中標約1.89億元國家電網... |
09:23 | 優化股東回報 三星醫療擬注銷部分... |
23:56 | 市場化養老“輕重并舉”構建產業新... |
23:56 | 落實好上市公司獨董制度 強化關鍵... |
23:56 | 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33億... |
23:56 | 從“去庫存”到“優結構” 專項債... |
23:56 | MSCI納A指數樣本調整將生效 外資機... |
23:56 | 人形機器人潛力大 超百家A股公司競...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