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其實優勢是在固定收益領域,也有不錯的爆款產品,但今年權益基金市場行情火爆,大家的布局力度都很大,我們也想著力推一下權益產品。”8月6日,北京某中小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由于今年以來權益基金發行火熱,不少基金公司都鉚足勁期望在大行情中分一杯羹,類似前述公募基金公司的布局策略并不鮮見。
而在權益基金市場一片火熱之時,也有不少基金公司在這場競爭中“失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數據得出,今年以來截至8月6日,共有98家公募基金發行了336只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家基金公司之外,全市場還有38家基金公司今年以來尚未發行主動權益產品。
其中包括長信基金、鑫元基金、中庚基金、東吳基金、東海基金、華泰保興基金、恒生前海基金等。
“失語者”摸底
從38家今年來尚未發行主動權益基金的基金公司來看,大都是中小型基金公司。
擁有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的中庚基金,也缺席了此輪權益基金發行熱潮。
中庚基金在2018年經證監會核準成立,目前中庚基金旗下共有中庚價值領航、中庚小盤價值、中庚價值靈動靈活配置3只基金,均為主動權益類產品。丘棟榮則是3只基金的基金經理。
數據顯示,丘棟榮所管理的這三只基金今年以來截至8月5日的回報均超過35%,其中中庚小盤價值的回報最高,為42.31%,此外中庚價值靈動靈活配置的回報也超過40%,達到41.12%。
以目前回報最高的中庚小盤價值為例,按照該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分類排序,中庚小盤價值今年以來截至8月5日的回報排在全市場474只(分份額統計)普通股票型基金的第224位。按照474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報來看,中庚小盤價值的回報超過41.29%的均值約一個百分點。
雖然業績排在中上游,但從規模來看,中庚小盤價值今年上半年末的規模較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出現一定下滑。截至6月末,中庚小盤價值規模合計25.31億元,較一季度末規模減少3.39億元,較去年年末規模減少2.8億元。
整體來看,中庚基金全部基金的管理規模在今年一季度末為73.1億元,較去年年末增加1.26億元,而今年6月末中庚基金整體管理規模則出現縮減,縮減后規模為66.59億元。
另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則是東吳基金。數據顯示,東吳基金旗下目前共有34只基金,其中共有19只為主動權益基金。
而東吳基金今年來則頗受基金踩雷后遺癥的影響。早前東吳基金旗下的東吳優信穩健、東吳鼎元雙債、東吳增利、東吳鼎利等基金因踩雷而走向清盤。
同步發生的還有基金經理離職潮。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8月6日,東吳基金共有10只基金發生了基金經理變更。其中最近的一次則是8月4日,東吳行業輪動混合基金發布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原基金經理王立立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離任,新任基金經理為鄔煒。
從整體管理規模上來看,今年以來東吳基金一直在走下坡路。數據顯示,東吳基金2019年年末的總管理規模為201.78億元,到今年3月末下滑至140.58億元,今年6月末則進一步下滑至118.71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的總規模亦表現為逐步下滑,而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的總規模則在今年3月末和6月末兩個節點表現波動。
“今年以來基金發行情況較好的多數是頭部基金公司,整體來看目前行業競爭格局也呈現強者恒強的局面。這種局面也是正常的,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頭部大型基金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壁壘。”北京某公募行業分析師受訪表示。
基金公司策略各異
事實上,與主動權益市場失語的基金公司對比,頭部機構今年來的發行情況可謂十分火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幾家頭部公募基金今年以來截至8月6日已發行了超過10只主動權益產品。
多只基金發行規模超過百億。數據顯示,目前15只合并發行份額超過百億的公募基金中,管理人基本都是頭部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其中匯添富基金旗下有5只基金的發行份額均超過百億。
“上半年的新產品發行節奏非常快,一直都處于忙碌狀態。”華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從部分基金公司的發行情況來看,有基金公司一個月發行了4只新產品,基本上“周周新發”。譬如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等,兩家基金公司在7月份均發行了4只主動權益新產品。
行業的火爆催生了基金公司的積極性。一家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就坦言,“公司今年以來新產品發行節奏加快,新發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數值。主要原因亦是市場火爆希望抓住發展機會。”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提出了不同的布局策略。
中庚基金有關人士就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目前暫無新產品計劃,公司最初的產品策略就是走少而精路線,想把現有的三個產品運作好。”
數據顯示,中庚基金目前的3只基金先后成立于2018年12月、2019年4月和2019年7月,自此之后,中庚基金再無新產品推出。
“我們今年到目前還沒有新發的主動權益產品,但是針對存量產品重點做了持續營銷,新產品也一直在計劃之中。”一家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對于中小型基金公司來說,在當前各賽道都競爭激烈的背景下要想突圍,就要抓住特色化領域,做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另一方面,牛市中離職潮猛烈,為了留住核心人才,激勵機制也要不斷完善。”前述分析師表示。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