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漲勢如虹,今日(2月26日)兩市成交額達10977億元,連續兩日破萬億元。自1月4日至2月26日,33個交易日,滬指漲幅達19.36%。本周,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北京、上海、深圳共13家私募的增減倉情況,面對這輪“春季躁動”行情,有的私募迅速加倉,不惜追高;有的私募則表示完全看不懂這輪上漲,完全踏空。
從調研情況看,目前私募基金雖有加倉,但幅度并不大,可以說仍有“彈藥”儲備。展望未來,還將有多路中長期資金入市。
私募倉位并未全面提升
“彈藥”儲備充足
本周,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北京、上海、深圳共13家私募的持倉情況,主要為大型私募和中型私募。其中,3家私募表示已經滿倉,3家私募表示倉位極低或空倉,其余私募表示處在中性倉位,約在五成附近。
梳理下來,私募近期操作大體可分為三種:
一是激進投資派:
有的私募早在行情啟動前就提升倉位,不過仍有很多私募是在行情啟動初期迅速加倉。
“我們年前還是空倉,年后迅速加倉,現在已經接近九成。”一家私募表示。另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該私募的體量,這么迅猛的操作足以在個股上帶出幾個漲停板。
上海一家私募也表示,目前已經滿倉,去年的損失基本挽回。該私募風格相對激進,當前持股非常集中,四成倉位押在少數幾只金融股,其他倉位布局在股價非常低的“垃圾股”。“未來兩年A股將會誕生不少股價翻數倍的公司,機會難得。”該私募負責人談及投資思路時說。
二是積極防御派:
上海另一家中型私募表示,當前是五成左右的倉位,策略是積極防御。所謂積極,在于倉位不能太低,不然會完全錯過這波行情。他們也認為,當前漲幅居前的股票雖然估值比較低,但是ROE并不高,所以上漲的持續性存疑。所以,未來的策略,是擇機加倉防御性品種,包括白酒、醫藥等。
一家百億私募也略有無奈地表示,倉位勉強接近五成。“想到了邏輯和脈絡,但沒想到節奏這么猛。”該私募表示,如果實體經濟能跟上,調整之后還有機會,否則后面需要消化。
三是踏空派:
完全踏空的私募也并非少數。在他們看來,經濟基本面等因素不足以支撐如此大的行情。但在直言“看不懂”的背后,他們更多是無奈。
北京一家私募告訴記者,只抓到一點開頭,很早就清倉了。他認為,從以往的情況來看,牛市開始階段,漲勢不會這么迅猛,仍有回調的可能。“但是看著其他私募凈值躥升,壓力也非常大,畢竟還是要跟同行來比。”該私募負責人說。
從調研的情況看,目前私募基金雖有加倉,但幅度并不大,可以說仍有“彈藥”儲備。
公募基金的倉位測算數據同樣顯示,公募有所加倉,但幅度并不明顯,不是此輪增量資金的主力。據Wind測算,截至2月25日,開放式基金的股票投資比例為52.03%,較年初的49.79%有小幅增加。
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也分析,本輪反彈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級的資金流入,但從各類投資者的情況來看,距離大規模增量資金流入尚早。第一,個人投資者尚未大規模入場。2019年初至今的每周新增自然人投資者數量與2018年水平持平,未見回升。按照經驗,每年春節后,個人投資者會有一次季節性開戶高峰,目前來看2019年初開戶數量的回升還未出現,明顯弱于季節性。
第二,兩融資金雖近期快速回升,但其規模仍在低位。近期兩融余額有所回升,但其回升速度遠慢于指數漲幅。且融資買入額回升速度快于融資余額的回升速度,說明超短線交易性杠桿資金增加,但中長期杠桿資金很少。截至2月25日兩融余額7841億元,較本輪反彈啟動前的低點7170億元僅小幅提升,距離2015年的高點2萬億元左右仍有較大的差距。
多路資金仍值得期待
展望未來,多路中長期資金仍然值得期待。
首先是海外資金。新時代研究所投顧總監劉光桓表示,今年監管部門增加了QFII投資額度,目前總額度已達3000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算,增量資金有望達萬億元。從QFII的持倉量來看,未來還較大的空間。
梁輝預計,外資仍有較大體量資金持續流入。2019年,A股有望迎來MSCI納入因子的進一步上調,以及富時羅素指數的納入,為外資涌入打開通路。據機構預測,2019年外資流入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8000億元。截至2月25日,北上資金凈流入規模1066億元,未來仍將有較大體量資金持續流入。
其次,險資加大對A股市場的投資比例。經過這近兩年來的規范后,今年初監管層出臺鼓勵險資加大權益投資,做為A股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險資入市的愿望更加強烈。
再次,公募與私募基金加倉。劉光桓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公募與私募持倉量并不很高,特別是私募基金大部分倉位在五成左右或以下,未來大幅搶籌增倉的意愿強烈。
第四,養老金入市資金空間較大。多方面信息顯示,今年企業年金基金的增量有望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部分企業的企業年金繳費比例有望提高。二是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參與企業年金基金有望成為新增長點。三是職業年金倒逼效應。有基金人士預計,綜合來看,今年企業年金的新增規模可能在千億元級別。此外,職業年金入市已按下“加速鍵”,近期各地職業年金“選秀”工作加快,據估算,職業年金存量規模約7000億元,增量規??赡苊磕暝?500億元左右。另據媒體報道,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養老金入市占比過小,應推動養老基金運營規模不斷擴大,逐步擴大養老基金投資范圍。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