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6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成熟定型的十年,是國有企業發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顯著、布局結構優化最明顯的十年。”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進一步向縱深推進國企改革,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完善市場化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和效率,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和戰略支撐作用。
完成26組47家央企重組新組建、接收9家中央企業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一共完成了26組47家中央企業的重組,并且根據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的需要,新組建、接收國家管網集團、中國星網等9家中央企業。
翁杰明稱,通過一系列重組整合,中央企業主責主業更加突出,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在服務國家戰略、實現創新發展、暢通產業循環、保障社會民生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不斷彰顯。
一是有力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央企業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進一步發揮。整合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資源,組建中國稀土集團,有效提升稀土資源掌控力和國際影響力。組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推動我國輸配電裝備制造產業系統集成,綜合方案解決能力大幅增強。設立中國物流集團,加快我國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步伐,更好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二是有力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國有經濟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寶鋼、武鋼重組組建中國寶武,促進行業產能利用率和企業經營效益快速提升,并帶頭化解鋼鐵過剩產能1542萬噸。整合油氣管網資產組建國家管網集團,切實減少重復投資建設,提升運行效率。南車、北車重組組建中車集團,加大集中研發投入力度,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大大增強。
三是有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兩化”重組新設中國中化,資產總額、營業收入雙雙突破萬億,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兩船”重組組建中國船舶,2021年企業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等造船行業三大指標占全球總量均超過20%,均居全球第一。中國遠洋海運成立后,集裝箱運力躍居世界第三,實現綜合船隊、散貨運輸、油氣運輸、雜貨特種運輸、碼頭運營及船員管理六個世界第一。
截至2021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從2012年的65家增長到96家。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持續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
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十年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
翁杰明稱,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從經濟發展規模看,國有企業有力增強了我國經濟實力。截至2021年底,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59.3萬億元,比2012年底增長2.6倍,年均增長15.4%。2012-2021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11.4萬億元,年均增長9%,超過GDP年均增速2.3個百分點。
從經濟發展的質量看,國有企業有力提升了高質量發展成色。近年來,國資系統監管企業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有力引領和促進了相關行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在電子信息、軌道交通等領域打造了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同時還承擔了全國約80%的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2021年中央企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約33%。
從經濟開放的角度看,國有企業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國有企業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持續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目前中央企業擁有境外機構和項目超過8000個,資產總額近8萬億元。
此外,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十年來,中央企業建成了700多個國家級研發平臺,7個創新聯合體,累計投入研發經費6.2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在加大社會貢獻上,十年來,中央企業累計上交稅費18.2萬億元,上交國有資本收益1.3萬億元,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資本1.2萬億元。在促進民生改善上,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近千億元,定點幫扶的248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1.2萬個各類扶貧點全部脫貧出列。
2013年以來國企改制重組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超2.5萬億元
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委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總體要求,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是統籌做好混改的把關定向。根據不同企業的功能定位,對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一企一策”制訂方案,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同時,加強對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過程的監督,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是持續完善混改的制度體系。加強和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頂層設計,先后制訂出臺了20多個制度文件和配套政策,形成了覆蓋混改各個工作環節的制度體系,嚴格規范混合所有制改革關鍵環節及流程。
三是積極拓寬市場化的引資本渠道。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對混改過程中涉及的國有資產交易流轉,一律通過資本市場公開進行。2013年以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超過2.5萬億元。目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所屬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分別超過70%和54%。
四是著力深化系統性“改機制”工作。在公司治理方面,70%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中有外部投資者派出的董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續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股權結構、公司治理進一步優化。在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混改企業基本實現了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的全覆蓋,靈活開展了中長期激勵,上百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200個科技型企業實施了股權和分紅激勵。
“通過混改,涌現出一大批主業突出,公司治理優、創新能力強、活力效率高的優秀企業。”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圍繞推進混改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指導混改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發揮戰略投資者的積極作用,切實維護各方股東的權利,建立健全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混促改,務求改革實效。
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分別突出“優”與“快”
據彭華崗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國企積極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
一方面持續深化傳統產業的轉型,主要是突出一個“優”字。一是技術改造優供給。擴大設備更新投資,加大技改力度,全面提升工藝技術、產品質量和本質安全水平,推動傳統產業向技術先進、產品高端升級。二是數智賦能優效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開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中央企業有70%以上搭建了高水平工業互聯網平臺,40%以上的中央企業設立了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機構,推動柔性生產、實時制造等先進生產方式加快落地。三是綠色轉型優生態。大力推進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行業企業的節能降碳改造,電網企業開展綠電交易試點,電力企業積極參與碳減排市場機制建設,建材企業打造玻璃生產零排放示范線,引領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另一方面持續加大新興產業布局,主要突出一個“快”字。一是新興產業投資增長快。發揮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作用,持續加大新興產業投入,從2017年不足7000億元到2021年超過1.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二是協同發展平臺建設快。推動建設新能源汽車、北斗、電子商務、區塊鏈等一批數字創新平臺,創建物流大數據、海工裝備等協同創新平臺。三是新型基礎設施布局快。近70家中央企業超過700戶的子企業在新基建領域加大布局,2021年投資超過4000億元,“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項目1300多個,總投資超過10萬億元。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對我國的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翁杰明表示,國有企業、中央企業一定能夠抓住機遇,加快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 才山丹)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09:53 | 直擊重慶啤酒業績說明會:一季度高... |
09:50 | 建設銀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