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對2020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提到,2021年第二季度,人民銀行對44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央行金融機構評級(以下簡稱“央行評級”),評級結果整體穩定,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
與此同時,《報告》也公布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工作取得的成果,包括宏觀杠桿率持續過快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各類高風險機構得到有序處置、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得到穩妥化解、金融秩序得到全面清理整頓。
區域金融生態優化
2021年第二季度,央行對440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央行金融機構評級,評級結果顯示,3978家參評機構處于安全邊界內,資產占比98.6%。評級結果在“綠區”的機構約2169家,資產規模298萬億元,資產占比90.4%;“黃區”機構1809家,資產規模27萬億元,資產占比8.2%;“紅區”機構422家,資產規模4.6萬億元,資產占比1.4%。
《報告》稱,由此可見,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經營穩健,風險總體可控。
分機構類型看,大型銀行評級結果較好,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一定風險。大型銀行中,評級結果為1級的1家,2級的12家,3級的8家,4級的2家,7級的1家。中小銀行中,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的評級結果較好,分別有93%、65%的機構分布于“綠區”,且無高風險機構;城市商業銀行的評級結果次之,有73%的機構分布于“綠區”,但也有10%的機構為高風險機構;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風險最高,高風險機構數量分別為271家和122家,數量占全部高風險機構的93%。
分區域看,絕大多數省份存量風險已壓降,區域金融生態得到優化。浙江、福建、江西、上海等省市轄內無高風險機構;廣東、江蘇、湖南、安徽等省“綠區”機構占比均超過60%;19個省份轄內高風險機構維持在個位數水平。遼寧、甘肅、內蒙古、河南、山西、吉林、黑龍江等省份高風險機構數量較多。
著力降低信用風險
報告認為,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內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國際方面,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沖擊,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發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溢出效應持續顯現,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
國內方面,我國防控疫情輸入壓力依然較大,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牢固。同時,金融風險仍然點多面廣,區域性金融風險隱患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加大,個別中小銀行風險較為突出,這些都對維護金融穩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望未來,央行稱,在繼續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保持宏觀金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大力支持普惠小微、鄉村振興、制造業、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發展,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系,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著力降低信用風險,維護股市、債市、匯市平穩運行,嚴密防范外部風險沖擊。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推動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深化金融機構改革,促其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繼續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23:32 | 同程旅行發布一季度財報 營收同比... |
23:32 | AI眼鏡行業迎發展機遇 產業鏈企業... |
23:32 | 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場需求回升 AI賦... |
23:32 | 多家公司“刷新”回購、主要股東增... |
23:32 | 布局手術機器人需有“生態”意識 |
23:32 | 智慧醫療照進現實 手術機器人煥然... |
23:32 | 從“內卷”到“外拓” 銀行信用卡... |
23:32 | 金租公司發揮融資租賃專業優勢 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