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2月11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召開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到加強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布局,北京成為全國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區。
事實上,多地正聚焦5G、光電、半導體、新能源、車聯網、區塊鏈等重點領域,加快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培育數字產業集群,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光電子、半導體企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底層設施和關鍵技術的提供商,或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數字經濟“撬動”光電子及半導體企業增長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A股已有91家光電子、半導體公司披露2021年度業績預告。從披露的業績來看,89家公司預計2021年實現盈利,合計至少盈利536.51億元。其中前10名公司的凈利潤達到244.76億元,占比達到45.62%。
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副教授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光電子及半導體是數字經濟底層的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光電子及半導體領域的零件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和相關應用開發商,都是數字經濟未來的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的關鍵環節,發展前景看好。
2021年以來,隨著電動汽車、物聯網、人工智能、自動化設備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汽車缺芯”由點到面、引爆行業緊缺局面,在交貨周期持續延長的背景下,半導體價格全面上漲;在量價齊升的雙輪驅動下,全球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高歌。量價齊升的超高行業景氣度疊加國產替代加速推進,助力我國光電子、半導體板塊營收保持高速增長,持續創造新的市場空間。
對于2022年的行業展望,王鵬指出,還會是這種發展情況的一個延續,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光電子、半導體行業應用場景、訂單,或者商業模式,從長線來看,宏觀上都是有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
打造萬億元級“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治理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然而,疫情暴發、地緣政治博弈升級,“缺芯”等制約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狀況更為凸顯。
王鵬認為,核心技術才是競爭力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尤其對于光電子,半導體行業來說,核心技術對于企業的意義,不僅僅是短時間內企業接了多少訂單,有多少利潤,融了多少資,從更長遠來說,會帶動整個產業鏈,帶動整個相關行業的發展,有助于企業在產業鏈和行業鏈當中的生態位提升。
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湖北多年來著力打造的十大重點產業之一。近年來,湖北又提出以武漢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為牽引,打造全球頂尖的萬億元級“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已集聚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企業加快發展。去年以來來湖北光電子及半導體企業也實現了突破。這種突破不僅僅是業績上,更多的是技術上的體現。
湖北光電子及半導體上市公司去年業績表現良好,其中,泰晶科技2021年預計歸母凈利潤為2.15億元至2.65億元,增幅456.81%至586.30%;鼎龍股份預計凈利潤2.08億元至2.38億元,同比實現扭虧;力源信息預計2021年業績同比扭虧為盈;華燦光電預計202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8億元至1.2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338.60%至557.91%。
力源信息2021年10月發布了公司首款自研MCU芯片,去年第四季度,公司自研MCU芯片已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公司是比較早就認識到要研發國產自有芯片的,做國際國內一線品牌的代理實際上是有半只腳踏入了半導體設計里面。公司在發展戰略上一直具有前瞻性,所以經過這幾年時間積累,推出了這款產品,很快將會量產,2022年可能會形成比較好的規模。”力源信息董事會秘書王曉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外,泰晶科技去年則是充分發揮半導體光刻工藝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高端晶片的自主化及微型小尺寸、高基頻、高穩晶振的規模化生產,持續強化產品方案設計與頭部終端客戶的市場配套。而鼎龍股份在拋光墊也實現了突破,公司加大了對半導體CMP拋光液和清洗液、光電顯示面板材料、以及先進封裝材料的研發投入。
看懂研究院通信高級工程師袁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湖北“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是湖北信息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湖北占據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科技制高點的基礎。
王鵬也指出,“光芯屏端網”光電子、芯片、終端加網絡,涵蓋了整個信息化或者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全產業鏈,行業內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上下游,互相支撐的產業,核心技術不被“卡脖子”,造血能力會不斷的提升。同時也會產生外溢效應,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成長,對于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產業提升、促進就業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編輯 孫倩)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