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陳煒
從2010年的在華年銷3萬輛,到2017年在華銷量破10萬大關,沃爾沃汽車集團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用“最好的還沒來,這只是開始”來評價沃爾沃在華7年的復興之路。
而在國內豪車市場普遍向好的大背景下,面臨著競爭加劇,沃爾沃汽車集團亞太區企業傳播副總裁趙琴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我個人來看,沃爾沃是沒有競爭對手的”。同時,在國內豪車品牌中,沃爾沃也是唯一一家做到出口的。
她提到,未來仍將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進行不斷的調整。外部包括品牌傳播、營銷體系及售后能力的加強;內部則涉及到人才培養、團隊合作及制造體系的提升。
事實上,2018年已經進入了沃爾沃全球復興的第二階段,袁小林將其定義為是值得期待和決定性的一年。他表示,中國在其全球復興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要“在中國,為世界”。從相應的全球布局角度來說,“在華生產的車,不僅供應中國,還銷往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
而除了生產,在研發層面,趙琴強調,不同于其他豪華品牌,沃爾沃現在做的是真正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研發”,拒絕簡單的技術改造,而是要承擔為全球市場開發新車型的任務。她透露,未來轎車板塊的研發就將在國內進行。
加速復興進程
事實上,2017年國內豪車市場整體表現亮眼,在第二陣營中,除沃爾沃邁進十萬輛俱樂部外,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的銷量也均突破十萬大關。
在這樣的形勢下,袁小林認為,純粹從數量上講,過了這個水平線,所在的平臺對體系、人的能力、產品力等方面的要求,又上了新的臺階,“競爭層次不一樣了,更大的考驗在等著沃爾沃。”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沃爾沃的銷量僅為3萬輛,到2017年的11.4萬輛,5年的復合增長率約為20%。袁小林表示,“現在我們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主流玩家”。
而相比業績,他認為沃爾沃亞太區的價值在于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集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的職能部門,是一個有活力可再生的、有了初步成績證明的有機體。
趙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她個人看來,沃爾沃沒有競爭對手,“至少從S90來說,沒有對手”。產品本身的定位就是低調、不張揚,作為車主來說是不需要比較的。
事實上,2010年-2015年,沃爾沃在全球復興的第一階段實現了扭虧為盈,袁小林表示,2016年以后的第二階段,是可持續增長期,目前“在整個產品、品牌及未來規劃上已經沿著規劃好的正確方向前行”。
趙琴提到,未來將關注兩個層面,首先在外部,加強品牌建設和傳播,做好推廣、營銷工作。包括營銷體系的建設,提升售后能力,像是目前的“車主回歸計劃”,通過成立沃爾沃車主俱樂部,加強與車主間的溝通。
同時,在內部真正實現“在中國,為世界”。加強團隊的溝通合作,人才培養不僅局限在外國人才來中國交流學習,同時,每年都有大量的國內員工被選派到瑞典進行長則2年-3年,短則3個月的培訓。
在中國為世界
據了解,在去年4月份,沃爾沃大慶工廠生產的全新S90豪華轎車就已經開始出口歐美市場。而據趙琴介紹,成都工廠的產品也有“一半是出口的”,成都工廠“不是單為中國市場而造的”。
對此,袁小林表示,與其他品牌在中國實行的“國產化”完全不同,沃爾沃在中國的制造基地是全球制造和供應鏈體系的一部分,與其在歐洲的所有工廠及正在建設中的美國工廠一樣,實行全球統一研發、統一采購、統一材質、統一品質的原則。
“我們的整車產品只要掛著沃爾沃汽車的標,就意味著品質在哪兒都是一樣的,無論在歐洲、美國還是中國”,在他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生產、全球化出口。
而趙琴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已經有8000名員工,僅在去年就增加了2500名員工。據介紹,沃爾沃成都工廠已經成為沃爾沃汽車的標桿工廠,在其去年全球質量體系評比中獲得第一名,也因此吸引了其他區域員工的關注,進一步帶動了人才的交流學習。
趙琴強調,研發中心不等于技術中心,沃爾沃要做的是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研發”,而不是單純的技術改造。同時她提到,“中國研發”不僅是為中國市場,還是為全球市場研發產品。
16:07 | 電競產業影響力持續擴圍 2025KPL春... |
16:00 | 湯姆貓線上線下齊發力 AI機器人銷... |
15:50 | 吉利銀河星耀8正式上市 劍指品牌年... |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