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
據機構測算,國內華能和中電投的項目碳捕集每萬噸的投資成本分別為1500萬人民幣、2470萬人民幣,粗略假設為2000萬人民幣,考慮到設備通常的折舊年限為8-10年。根據中國碳交易網數據,2020年每噸CO2排放權的價值在60-100元之間,暫且假設為80元,意味著一萬噸碳捕集每年形成約80萬的碳資產。而即使不考慮能源、耗材等、場地、人工等成本因素,碳捕集僅每年的碳攤銷成本就達到200萬元(假設折舊期10年),顯著超過形成的碳資產價值。
上市公司中,遠達環保目前有碳捕捉技術,在重慶合川有國內首臺套萬噸級碳捕捉裝置。國網英大子公司置信碳資產管理公司是國網公司系統內唯一一家專業從事碳資產經營業務的公司。
關聯個股國網英大+0.84%遠達環保-1.16%關聯板塊碳交易+1.39%
20:29 | 漢馬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重卡、專... |
20:29 | 時代電氣:等離子加熱電源等產品可... |
20:29 | 士蘭微:公司芯片生產線均實現滿負... |
20:29 | 湘電股份: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實施... |
20:29 | 湘電股份:已掌握磁懸浮壓縮機技術... |
20:29 | 湘電股份:正與國內某知名企業開展... |
20:29 | 中國西電:美國加征關稅對公司當前... |
20:29 | 中文傳媒:2025年一季度管理費用及... |
20:29 | 中文傳媒:公司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應... |
20:29 | 中文傳媒:公司依法合規運用多種方... |
20:22 | 萬馬股份:第六屆董事會第三十五次... |
20:22 | 沃森生物: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八次...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