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吳珊
編者按:紅包行情在近期持續上演,滬指已實現“十一連陽”。在市場回暖,白馬股、題材股輪番活躍的情況下,機構調研更加積極,開始摸底“春季行情”。統計顯示,在滬指持續出現上漲的11個交易日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海外機構、保險公司等機構共計調研215家公司。值得關注的是,機構扎堆走訪的公司主要有低價滯漲、2017年年報業績預喜和中低市值等三特征。今日本文特從上述三方面梳理分析機構密集調研的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低價滯漲股占比超六成
從接待機構調研家數來看,上述215家公司中,有53家公司接待機構調研家數在10家以上,其中,慈文傳媒接待機構調研家數最多,達到72家,鞍鋼股份、凱恩股份、中航光電、美亞柏科等4家公司接待機構調研家數也均在40家及以上,分別為:48家、45家、45家、40家,此外,海康威視、博雅生物、康力電梯、歐菲科技、國軒高科、通富微電、新和成、浙江交科、金通靈、飛利信等公司也成為機構扎堆調研的熱門標的。
通過對上述215家公司進一步梳理發現,低價、滯漲特征明顯。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A股均價為18.21元,上述215家公司中,有131家公司股價低于這一水平,占比61%。其中,奧特佳、靖遠煤電、云內動力等3只個股最新收盤價均不足4元,分別為:3.93元、3.62元、3.5元,而近11個交易日,奧特佳共計接待20家機構調研。
從上述215只個股市場表現來看,近11個交易日,有137只個股跑輸大盤(滬指同期累計漲幅為4.68%),占比64%,其中,68只個股期間出現調整,創新股份、蒙娜麗莎、金太陽、海能達、深圳新星、聯得裝備等6只個股期間累計跌幅在10%以上,而深圳新星和蒙娜麗莎期間接待機構調研家數均在20家及以上。
逾八成披露年報預告公司預喜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在近11個交易日里,機構調研的215家公司中,有128家公司已披露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到105家,占比82%。
從預告凈利潤同比增幅來看,23家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浙江交科、龍蟒佰利、蘇寧云商、麗珠集團、博深工具、新綸科技、凱恩股份、宏創控股等公司預計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2倍。
在上述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長有望超2倍的公司中,凱恩股份、浙江交科、博深工具、新綸科技等公司近11個交易日里接待機構調研家數均在10家及以上,分別為:45家、25家、12家、10家。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A股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漸行漸近,機構對于2017年年報業績預喜公司的調研熱情日益高漲。在“業績為王”的市場主流審美下,上市公司的業績仍是機構布局2018年行情的重要參考因素。
中低市值個股占比逾七成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1月12日,A股平均總市值達到183.46億元,在近11個交易日里,機構調研的215家公司中,有165家公司最新A股總市值低于這一水平,占比77%。
具體來看,上述165家最新總市值低于A股平均總市值的公司中,有114家公司最新總市值不足100億元,其中,安利股份最新總市值不足20億元,為18.99億元,華通醫藥(22.03億元)、正元智慧(26.05億元)、金太陽(26.65億元)、元隆雅圖(27.39億元)、海默科技(27.43億元)、智能自控(27.58億元)、高斯貝爾(28.77億元)、四方達(29.41億元)、中旗股份(29.42億元)等9只個股最新總市值也均在30億元以下。
據悉,安利股份為全球專業研發生產經營聚氨酯合成革規模最大的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積淀,資金充足,資產優良,實力雄厚,競爭要素整合良好,具有綜合規模領先優勢,綜合實力全球領先。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共有20條濕法生產線和20條干法生產線,具有年產聚氨酯合成革7400萬米的生產經營能力,是目前國內專業研發生產生態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規模最大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近11個交易日里,中低市值股機構調研較為扎堆,但是仍不乏1000億元以上大市值股身影,其中,海康威視(3951.80億元)、京東方A(2055.44億元)、溫氏股份(1403.75億元)、比亞迪(1216.26億元)、蘇寧云商(1204.72億元)、廣發證券(1043.57億元)等大市值股也均成為機構近11個交易日里調研的重點。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