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128億元!
3月以來,A股持續震蕩,在此之際,諸多滬市公司紛紛拋出回購計劃“護盤”。據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統計,3月以來,滬市新發布回購計劃的公司達到30家,預計回購總金額96.7億元。其中主板20家,預計回購金額85.4億元,科創板10家,預計回購金額11.30億元。
同時,滬市有77家公司披露了回購進展公告,公告顯示近期滬市上市公司實際回購金額達到了128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政策護航下,上市公司回購行為有望繼續升溫。隨著更多上市公司參與回購,投資者信心將進一步恢復,A股將進一步行穩致遠。
創新推出“發債式”回購計劃
從上述30家滬市公司公告來看,大致可以總結出上市公司實施回購的兩大動因:一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同時也為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二是用于后續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充分調動公司中高級管理人員、核心骨干人員的積極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發布回購公告的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已成為股票回購市場里的“老面孔”。例如,3月9日晚,滬市上市公司恒力石化宣布擬以10億-15億元回購股份,而這已是該公司第四期回購。兩天后,即3月11日,恒力石化便火速實施了首次回購,回購814.54萬股,已支付約1.72億元。
除數量多、金額高、速度快外,滬市公司回購資金來源也有所創新。
3月17日晚間,洛陽鉬業、華創陽安、山鷹國際、南方傳媒4家滬市公司不約而同拋出“發債式”回購計劃,以發行公司債方式回購公司股份。
據悉,通常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資金來源大多是自有資金,但上市公司發行優先股、債券募集的資金也可用于回購股份。對此,市場觀察人士認為,上市公司通過上交所的平臺發行債券利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能降低公司成本。其次,上市公司通過加杠桿的方式進行回購,看似付出了一定的利息成本,實則是傳遞自身股價存在低估、看好公司發展的信號,對公司的價值傳遞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規則松綁引發回購浪潮
回看A股歷史,自2018年以來,回購潮便已興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源于2018年回購規則的松綁。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有關公司股份回購制度的規定進行了專項修改,新增了可實施股份回購的情形,簡化了回購程序安排,建立了庫存股制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在《修改決定》發布實施后的兩天內,滬市就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份回購相關公告,其中有14家披露股份回購提議或預案,16家披露股份回購實施進展。
同年11月,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發布《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據悉,此次意見有三大亮點:一是基本明確“護盤式”回購標準;二是對金融類上市公司回購“松綁”,三是給回購后實施再融資開出“優惠”。為落實公司法修改決定,完善股份回購制度,滬深交易所于2019年1月正式發布實施回購細則,通過增加股份回購情形、拓寬回購資金來源、適當簡化實施程序,為上市公司更靈活、便捷實施股份回購“鋪路搭橋”。
從公司法修訂、到三部委發布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以及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實施細則發布,上市公司出現了一股回購浪潮。以滬市為例,數據顯示,2018-2021年,披露回購預案的滬市公司分別有159家、123家、92家、158家,實際回購金額分別為203億元、410億元、301億元、414億元。
具體來看2018年,滬市有159家公司發布了169份股份回購方案,分別是2014年至2017年四年總和的4.3倍和4.1倍。同時,2018年滬市有114家上市公司主動實施了回購,實際回購金額合計203億元,分別是2014至2017年四年總和的4倍和2.6倍。
有望繼續升溫
雖然近年來A股公司回購積極性明顯提升,但在市場看來,其推廣應用與功能發揮上與成熟市場尚存差距,A股回購市場體量仍明顯偏小,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在監管政策的引導下,后續上市公司回購行動仍會持續不斷。在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召開后,證監會黨委迅速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就抓好貫徹落實進行研究部署。證監會表示,要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引導基金公司自購份額。
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證監會上述表態,提出了穩定市場的具體舉措,也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參與的信心。
某資深市場人士分析稱,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可以向投資者傳遞公司對于未來發展的信心,從而推進公司股票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相匹配。股份回購制度對維護股價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維護了上市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