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康美藥業案”判決日前生效,進入執行環節,受損投資者陸續得到賠付。包括該案在內,近期宣判的“華澤鈷鎳案”“中安科案”“五洋債案”“東易所案”等一系列證券民事賠償案件共同釋放一個信號:“零容忍”監管環境下,中介機構承擔的連帶賠償責任大大增加。
專家認為,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中介機構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司法機關近期公布的多個案例具有很強警示意義——作為證券市場“看門人”,中介機構“走神”“裝睡”要付沉重代價。
歸位盡責盯緊“看門人”
今年11月,“康美藥業案”作出一審判決,逾5.2萬名投資者共判獲賠約24.59億元,審計機構和相關責任人承擔100%連帶賠償責任;“五洋債案”二審維持原判,德邦證券和大信會計師事務所須對五洋建設應負債務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近期,兩起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資本市場案件相繼宣判,不是“主角”的中介機構勝似“主角”,再加上年內證監會相繼對瑞華、中準等會計師事務所開出巨額罰單,諸多案例紛紛表明監管部門促使“看門人”歸位盡責,下了決心,動了真格。
“近期多家中介機構吃罰單,并有多個重磅判決發布,中介機構承擔了較重的民事賠償責任。這對于優化資本市場環境、遏制造假行為將起到重要作用。”浙商證券總裁王青山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表示,新證券法施行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將全面進入注冊制時代。從事前監管走向事中和事后監管,意味著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需以專業能力和自身聲譽為發行人的證券質量進行背書,在資本市場中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未來,行政、民事、刑事多維度、立體式追責體系建立將持續護航注冊制改革全速推進。在此過程中,中介機構面臨的風險敞口將變大。”中信建投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劉乃生說。
一系列鮮活案例,正顯現警示性、震懾性和教育性效果。“中介機構近期在核查財務數據等方面都較為嚴格。對于一些此前可有可無的內容也要求公司提供素材,進行充分披露。與財務無關的內容,審計機構、保薦機構會與公司方面明確,要咨詢律師。”某擬IPO公司財務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重拳出擊有案可循
怎樣算“走神”?什么是“裝睡”?不同“看門人”如何擔責?對于投資者普遍關心的這些問題,今年以來,一批行政處罰案例或司法判決案例相繼公布,在判斷是否勤勉盡責、怎樣承擔連帶責任等方面提供了實踐參考。
以“東易所案”為例,因欣泰電氣IPO財務造假,證監會于2017年對欣泰電氣IPO中介機構作出行政處罰。東易所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圍繞“律師在IPO項目中是否勤勉盡責”這一焦點問題,法院最終認定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合理,駁回東易所及簽字律師的訴訟請求。
“證券法對于包括法律意見書出具機構在內的多類中介機構勤勉盡責義務作出明確要求。律師事務所在從事證券服務業務過程中,其權利的享有、義務和責任的承擔自然應當適用證券法的規定。”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施天濤說。
“中安科案”則是我國證券虛假陳述糾紛適用比例連帶責任的第一份生效判決。“本案將‘過錯與責任承擔相適應’原則突破性地在此類糾紛中進行適用。未來,證券虛假陳述的法律責任認定規則、裁判思路,乃至行政監管等,都可能受到本案影響。一方面,在無行政處罰情形下,法院可直接認定中介機構承擔責任,勢必會對中介機構的執業行為產生更多約束;另一方面,中介機構承擔的連帶責任限定在其未勤勉盡責程度相當的比例范圍內,可避免打擊過猛、罰過于責。”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資深顧問黃江東說。
“短時間內,司法機關就中介機構責任定性和定量判斷的準確性仍需磨合,需大量案件實踐形成共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分析,對于中介機構而言,首先是守住不參與、不放任發行人欺詐的底線;其次要盡可能地勤勉盡責,用常識和合理性作為工作標準。
完善制度合理劃分責任
處罰不是最終目的。專家表示,提高中介機構違法違規成本,可有效改善資本市場環境,遏制上市公司造假行為,但在壓實“看門人”責任的同時,應考慮中介機構的專業性,厘清職責邊界,做到過罰相當,避免“一味處罰”,防止“一刀切”。倘若懲罰過重、震懾過度,可能使得市場機能反受其害;同時,應優化相關制度設計,促進中介機構主動歸位盡責。
當前,監管部門、法學界、金融界等相關方均提議進一步厘清中介機構責任,促進中介機構歸對位盡好責。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重點談到關于壓實責任與明確責任邊界的關系問題。他說:“發行上市涉及發行人、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主體,合理劃分彼此責任,也是歸位盡責的題中應有之義。”
相關政策正陸續出臺。今年7月,證監會發布《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明確各中介機構對各自出具的專項文件負責,對與本專業相關的業務事項履行特別注意義務,對其他業務事項履行普通注意義務。
構建資本市場良好生態,離不開“歸位盡責”,更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的關鍵,需要有關方面相互協同,發揮合力。”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