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譚楚丹
近日,監管層宣布北交所主要制度規則將在11月15日起正式施行。北交所的設立將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紐帶作用,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成長路徑。
這對創投行業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環有望再次加速,創新資本可快速形成。這正是近十年來,多地交易所以及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持續探討的話題——私募股份標準化轉讓如何形成系統性市場并產生持續效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三板長期以來的實踐,以及北交所的出現使上述愿景成為可能。
創投機構迎廣闊機遇
據了解,IPO與并購重組一直以來是PE/VC的主要退出方式,但考慮到私募股權投資周期長、流動性差等特點,建立多層次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有助于解決資本退出需求和痛點。
“私募股份轉讓”在國內發展至今,尚未有交易平臺可形成規模化、系統性、可持續性的市場。一名來自深圳的PE人士分析,從實操層面來看,主要受限于以下幾個核心因素:第一,參與主體少,單個交易平臺難以聚攏大量的投資機構與企業;第二,信息不對稱問題難消除;第三,定價體系不完善。
一名資深的新三板人士指出,新三板經過近十年的積累和改革,創新層和基礎層實際上已初步形成私募股份標準化轉讓的交易場所,而北交所的設立將進一步促使這個生態形成閉環,私募基金“募投管退”的循環有望加速,進而加快創新資本流動,推動更多資本投到中小企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科技創新。
把私募份額標準化轉讓變成可能,正是目前新三板所呈現的特點之一。北京某券商人士表示,首先,公司掛牌后的持續信息披露和規范機制解決了投資機構與公司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其次,則是為私募基金提供了穩定的退出渠道。另外,隨著掛牌企業增加以及資金流入,部分行業的估值體系雛形初現。無疑,這些市場特征給創投行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表示,北交所成立初心便是為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北交所也專注“專精特新”,通過對細分領域具有優勢的企業精準滴灌,從而解決關鍵領域的“卡脖子”。
“北交所成立后,市場所擔心的法律地位、流動性等都將明顯改善,我們認為投資和退出渠道通暢也成為吸引PE和VC等產業投資者的另一個優勢。”諸海濱說。
風投是重要組成部分
國內外的經驗表明,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共同形成的一套商機發現、篩選和支持機制,不斷推動著新技術的發明、新產業的成長和新商業模式的誕生。
四板市場曾對“私募股份轉讓”做過嘗試。2020年12月10日證監會正式批復同意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今年1月北京股交中心完成首批兩單基金份額轉讓交易。
事實上,但凡想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易所,無不希望在“私募股份轉讓市場”方面進行補充,并為之孜孜探索,旨在提高私募股權基金的利用率,同時為創新企業提供支持。
早在2017年,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曾表示,計劃在2018年推出“香港交易所私募市場”,他認為場外市場能作為“孵化器”,為早期創業企業及其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提供“學前培訓”,有助于香港創造支持新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
深交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曾構建全國性的、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融資對接信息平臺,為投融資對接提供公益性、開放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深交所還與多家知名創投機構成立“燧石星火”創投聯盟。這些舉措旨在促進創新資本快速形成、集聚以及加速循環。
放眼國外,納斯達克交易所建立的初衷在于規范美國大規模的場外交易,隨著對中小型新興科技企業持續支持,部分公司逐漸成為行業龍頭,隨后推行市場分層并制定靈活的轉板機制。龐大的OTC市場至今仍是納斯達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精特新”企業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北交所設立后,私募股權基金退出周期可能會進一步縮短,資本利用率得以提升,投資機構“投早投小”積極性提高,北交所有望促進科技和創新資本融合,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