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日益完善,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和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方面不斷發力,頻傳佳績!
年內164家公司IPO獲批同比增近一倍
141家上市募資1587億元
今年以來,IPO審核常態化,上會通過率大幅提升。《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來共有111家企業上會(不包括科創板企業),通過審核的企業有93家,通過率為83.78%,較去年全年64.53%的通過率,高出19.25個百分點。
另外,受益于科創板開閘,IPO公司數量也大幅增加。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來,證監會共核準111家企業IPO,同意53家企業科創板IPO注冊,較去年同期增長97.59%,接近一倍。其中,科創板公司數量最多,有53家,占比超過三成,另外,主板、創業板和中小板分別為40家、42家和20家。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IPO審核數量以及上會通過率有較大提升,與7月份科創板的開閘不無關系。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表示,今年IPO獲準公司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包括上會通過率提高,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從宏觀政策角度來看,融資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是資本市場改革的方向;另外科創板開市,科創板開市3個多月,上市企業數量已增加到35家。上會通過率的提升,與科創板開市實施注冊制不無關系。
9月份以來,資本市場各方面改革舉措紛至沓來,監管層對提高IPO審核質量和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提出具體措施。
9月10日,證監會在召開的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深改12條”,包括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嚴把IPO審核質量關;
9月11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表文章闡述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具體舉措,包括在股權融資方面,保持新股發行常態化,
9月16日至9月17日,易會滿在山西省調研時表示,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晴雨表”功能。
年內可轉債發行規模逾兩千億元
成再融資“主角”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大幅擴容。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年內獲得證監會批復的可轉債數量達95個,發行規模為220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批復39家,發行規模同比增加326%。
同時,今年可轉債也是資本市場中最受追捧的投資品種之一。截至10月29日,今年以來中證轉債指數上漲19.35%。從最近半年可轉債發行后上市的情況看,可轉債打新收益十分可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表示,可轉債是有效降低企業債務的重要途徑,是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的重要方式,這與國家去杠桿和降成本政策目標一致,因而有力地得到支持。去年可轉債破發主要是因為由市場行情決定,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不到認可,而今年在股市相對低迷的情況上市直接融資面臨較大壓力,而可轉債是上市企業實現增發再融資的關鍵。相比較而言,可轉債是一個再融資產品,具有靈活性,因此投資者可根據風險偏好決定持股還是持債,總體對一些風險偏好較低的企業來說投資者可以長期持有可轉債,并可以在資本市場進行交易。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今年新上市個券少有破發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是平價本身偏高,二是市場情緒明顯好于去年。明年轉債復建議從基本面和價格兩方面入手擇券。轉債本身具有天然的價格上限,投資風格偏向中短期,長期持有要注意相對性價比。
新三板前9月募集金額達221.54億元
深化改革有助滿足多元化投融資需求
10月29日,根據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掛牌公司股票發行統計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掛牌公司合計完成股票發行495次、募集金額達到221.54億元。
根據上周五,證監會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總體思路,證監會將重點推進包括優化發行融資制度在內的多項改革措施。
具體來看,在優化發行融資制度方面,按照掛牌公司不同發展階段需求,構建多元化發行機制,改進現有定向發行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充分發揮新三板自律審查職能,提高融資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支持不同類型掛牌企業融資發展。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此次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是新三板融資功能完善的重要一步。目前只是允許部分新三板企業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但這也表明新三板已經開始有融資功能,邁出了資本市場功能完善的關鍵一步。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目前新三板定增融資功能有所走弱。此次改革政策推出公開發行,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有助于為企業實現“直接融資”,這個也是證監會近些年政策改革的重點領域。
數據顯示,2013年正式運營以來,截至2019年9月,共計6388家掛牌公司完成了10516次股票發行,融資4911.39億元。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公開發行制度落地新三板將和現有的定向發行、私募可轉債、優先股等制度一起構建新三板的多元化發行融資機制,這些都將為未來新三板企業實現快速融資、按需融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新三板真正成為有效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融資平臺。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