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我國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上市公司群體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結合自身經營實際,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科技創新企業占比高,助力大灣區優化產業結構。截至2019年4月30日,中小板在粵港澳大灣區共有207家上市公司,占中小板公司總數的22.23%,占大灣區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9.35%。大灣區中小板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78%,戰略新興企業占比45%,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等新經濟領域。
當前,國民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比亞迪、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大族激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立訊精密和深南電路、節能環保產業的格林美和木林森等一批大灣區公司主動擁抱新經濟,在前沿產業深入布局,為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大灣區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
研發投入強度較高,推動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大灣區中小板公司研發投入維持一直在較高水平,2018年全年研發支出達278.65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5.31%,是中小板平均研發強度(研發支出/營業收入)的1.51倍。這些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夯實核心競爭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并取得良好經濟效益。信立泰研發強度為17%,連續兩年凈利潤超過14億元。海能達、中新賽克、海格通信研發強度超過15%,2018年均實現了45%以上的業績增長。
市場化細分龍頭聚集,帶動大灣區經濟發展。上至高精尖的領先科技行業,下至關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行業,大灣區中小板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其中的佼佼者。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快遞物流行業的順豐控股、電子制造行業的立訊精密和鵬鼎控股、大型證券公司如國信證券,都是市場化細分龍頭的代表。這些公司依托資本市場優勢和自身良好的經營能力,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帶動上下游產業和大灣區經濟發展。
中小板公司勇當生力軍,以切實行動投身大灣區建設。截至2019年4月底,科大訊飛、華孚時尚、東華軟件等22家公司在大灣區設立管理總部或運營總部,粵水電、中工國際等10家中小板公司參與投資建設33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預計投資金額合計366.87億元。以粵水電為例,其投身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相關施工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0億元。
(策劃 姜楠)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