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4月22日,中日兩國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與基金業協會聯合主辦的中日資本市場論壇在上海成功舉辦。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為論壇致辭,日本金融廳長官遠藤俊英、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上海市副市長吳清、日本證券交易監視委員會委員長長谷川充弘、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黃紅元、日本交易所集團社長清田瞭、深圳證券交易所監事長楊志華、日本證券業協會會長鈴木茂晴、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安青松出席論壇并致辭。
安青松在致辭中表示,持續推動形成健康的行業文化和投資者文化,有效防范市場主體的道德風險,是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堅信通過中日雙方持續、深入的交流,必將有助于更加準確把握金融本質,不斷深化對金融規律的再認識,培養誠實守信、專業理性的行業文化,進一步提升證券公司的金融功能,切實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安青松強調,舉辦這次中日資本市場論壇,是貫徹落實去年兩國高層達成加強金融合作共識的具體行動,也是執行中日證券業協會《合作備忘錄》的具體體現。安青松最后表示,中國證券業協會愿與日本證券業協會共同澆灌中日兩國友誼之樹常青,攜手促進中日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4月22日下午,中國證券業協會主辦了主題為“中日證券業創新與機遇”的分論壇。在中日證券業嘉賓的見證下,中日證券業協會簽署了《中日證券業協會合作框架協議》,約定雙方在信息共享、人員互訪和定制培訓方面建立起常態化、具體化的溝通交流機制。來自中方的裴長江、江偉、劉化軍和日方的田代桂子、飯山俊康、內藤誠二郎共六位嘉賓出席分論壇并參與了主題討論。日本金融廳審議官井藤英樹、日本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岳野萬里夫、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孟宥慈、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副處長祝發根出席分論壇并致辭,分論壇由協會國際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中信建投總裁李格平主持。
日本金融廳審議官井藤英樹在致辭中表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正在進一步對外開放,日本要加快加強與中國證券行業的合作,日本國際化發展的經驗可以應用到中國,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助力,希望中日兩國證券業合作進一步加強,取得更好的合作交流成果。日本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岳野萬里夫表示,過去中日證券業協會已經是戰略性的合作伙伴,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礎,《中日證券業協會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加強兩個協會間的交流和培訓,希望中日證券行業能有更好的合作和發展,共同為亞洲以及整個世界的資本市場穩定發展作出貢獻。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孟宥慈表示,中日資本論壇的舉辦代表著中日兩國在資本市場的合作和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日本證券行業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所取得的經驗,對中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和借鑒。中國證券行業正面臨著跨越高質量發展的關口,在提升投資銀行能力建設的同時,也在加快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步伐,歡迎更多的日本機構來華與中國證券公司合作。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副處長祝發根指出,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背景下,要進一步加強中日兩國資本市場的務實合作,歡迎中日兩國的金融機構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對方資本市場,共同促進中日兩國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隨后,來自中日證券行業的六位嘉賓圍繞“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日本證券公司的經營策略和風險管理”和“日本金融機構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兩大主題展開了討論。
與會嘉賓認為,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經歷了泡沫經濟以及之后的監管放松和金融科技創新,面對外部環境和政策的不斷變化,日本證券公司積極調整戰略、防范風險、經營創新,這些發展經驗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進入新時代,對外開放不斷加速,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等重大制度改革,既為證券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全新機遇,又對投資銀行關于新興產業研究定價、銷售交易、投融資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本金融機構來華投資正逢其時,也能給中國證券行業注入新鮮血液,中日證券公司應共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尋求雙贏之道。
與會嘉賓認為,金融科技創新的力量不容忽視,其應用更是對證券公司商業模式和金融服務能力的再造。中國有全球范圍內相對領先的金融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證券公司應當高度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利用技術手段提升證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和風險管理的能力。
與會嘉賓認為,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A股納入MSCI指數,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以及滬倫通的順利推進,全球的投資者都非常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日本的機構投資者對于進入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投資熱情很高,中國證券公司應從服務能力、產品、團隊、業務流程等方面來做好充分準備以更好地服務海外投資者的需求。
與會嘉賓還圍繞中日證券公司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商業銀行對投資銀行業務的沖擊和挑戰等話題展開了討論。來自中日證券行業共計100余人參加了分論壇。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