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日前在參加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峰會時表示,合法經營是公司發展的底線,上市公司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提高競爭能力,強化內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汲取部分上市公司盲目擴張、粗放發展、風險頻發的教訓,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閻慶民表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共3573家,在世界主要國家(地區)中排名第4位;總市值44.65萬億元,排名第2位。近年來,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相當于同期全國GDP的一半,利潤總額相當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四成以上。一批上市公司躋身全球財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中有364家是A股上市公司,占比約73%。國有上市公司實現了做強做優做大。民營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8年10月底,3573家上市公司中,民營上市公司2498家,占比由2012年的55%提升至70%。
閻慶民指出,今年以來,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健全上市公司監管制度,促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一是健全基礎性制度。修訂發布了新版《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推動上市公司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強黨建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健全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水平。積極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司法》有關公司股份回購的規定進行修改,會同財政部、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拓寬回購資金來源、適當簡化實施程序,鼓勵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者員工持股計劃,促進公司夯實估值基礎,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截至11月底,2018年共有307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交易金額為354.67億元,日均1.58億元;其中《公司法》修改后,上市公司股份回購交易金額日均3.78億元,為之前的2.4倍。被稱為“史上最嚴停牌新規”實施后,A股市場停盤“頑疾”明顯改觀,兩市停牌公司已降至20家左右。啟動了新一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新增“五大安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同時加大退市監管工作力度。2018年以來,長生生物等5家公司被強制退市,金亞科技等3家公司啟動了強制退市程序,“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正逐漸形成。
二是推進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在深化企業改革、提高公司質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10月,全市場發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3338單,同比增長61.72%;交易金額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40%;交易單數和金額均已超過2017年全年。在并購重組項目中,僅134單經證監會審核,行政許可比例由2017年的不足10%進一步下降至4%。大力支持產業并購,已審結項目中大多是以“同行業、上下游”資產為目標的產業并購。近期,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一部署,在并購重組市場化機制方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包括“小額快速”審核機制,按行業實行“分道制”審核,試點定向可轉債并購支持上市公司發展等,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同時,持續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對于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三是守住風險底線。對于市場都很關注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問題,證監會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加強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監管,摸清底數、加強監測,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緊密合作,推動地方政府積極行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分類施策、有序處置,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上市公司積極“自救”,地方政府紛紛設立紓困基金,銀行、保險等通過信貸或者發行專項產品等給予支持,證券行業成立資管計劃對接項目,證券交易所發行紓困專項債券,私募基金等市場機構加入紓困隊伍。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當前紓困民營企業、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良好氛圍和機制已經形成,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
閻慶民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對民營企業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對民營企業家提出了具體要求,這是各類上市公司和企業家共同的行為指南。在這里提幾點想法,與上市公司共勉。一要依法合規。合法經營是公司發展的底線。要強化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提高競爭能力。二要完善治理。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基。要完善治理結構,健全決策機制,加強監督制衡,強化內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專注主業。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多變,上市公司要聚焦實業、做精主業,汲取部分上市公司盲目擴張、粗放發展、風險頻發的教訓,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四要拓展視野。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要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爭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五要踐行責任。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要加強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保護投資者尤其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維護良好企業形象。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