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收盤后,當日北向資金凈流入接近20億,這也意味著六月至今短短兩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已經凈流入接近120億元,延續了4月以來強勢流入的表現。
但與2019年北上資金持續性大規模流入不一樣的是,2020年因為疫情和海外金融市場罕見大幅波動的影響,北上資金的流入和流出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波動。
先是在2月初A股市場恢復交易后大舉抄底買入,短期內近千億資金兇猛流入。但隨后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歐美市場接連大跌,北上資金轉為避險模式,又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完成了千億規模的凈流出,3月中旬至今在內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下重回“加配”軌道。
年內仍有數千億流入空間
復盤這一次北上資金重回凈流入軌道可以發現,自3月24日以來,北上資金開始停止大幅凈賣出的操作,試探性地“回流”。到了4月中旬,隨著外部市場風險系數逐漸降低,北上資金正式大規模“重新入場”。
從3月24日至今的兩個多月時間里,北上資金僅有8個交易日為凈流出,剩下接近40個交易日全部是凈流入的狀態,這期間北上資金凈流入累計規模超過900億元。
分月份來看,4月北上資金流入接近500億元,5月凈流入為300億左右,目前6月短短兩個交易日已經有超過100億資金流入。
年內前兩次北上資金大規模的流入和流出背后都有明晰的理由,而這一次北上資金重回加配軌道的背景也很清晰。
此次外資回流的核心因素即是海外尤其是歐美市場風險在短期內解除。光大證券分析師謝超認為:“北上資金回流符合我們在二季度策略中的預判,美股恐慌性暴跌和美元指數上漲造成的流動性危機已化解,而A股市場估值所隱含的增速預期已低于經濟的長期潛在增長率,進入值得價值投資的區間,在流動性危機化解之后,北上資金理應回補A股的優質資產。”
另一方面,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啟堯也提出自本輪疫情暴發以來,美聯儲無限量QE開啟了全球貨幣大寬松,歐洲、日本緊隨其后開啟了天量的刺激和救治政策。尤其是3月以來,外圍無風險利率中樞快速下移,中美長債利差于5月下旬突破2%,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另一方面疫情在全世界其他地區依舊有很大影響,很多地區距離正常化復工還有較長時日。在內外利差居于高位的背景下,A股作為率先從疫情沖擊中走出的優質資產,迎來全球資金的集中追捧。
多位市場人士也認為長期來看,A股國際資金仍遠遠低配,即使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外資入場初級階段的大邏輯也不會有絲毫改變。另外從今年下半年的情況來看,盡管A股國際化進程暫緩,但外資流入趨勢料將延續,一些機構認為年內還有2000億-3000億的外資增量。
澤浩投資合伙人曹剛也告訴記者:“目前A股外資持有比例相比美國和日本仍舊比較低,甚至也不如韓國,目前外資配置A股還處在比較早的階段,包括今年即便有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最終外資還是回到加配A股的路徑上來,可以確定境外資金加倉A股是近幾年比較確定的趨勢,增量外資仍可期。”
助推消費股突破估值天花板
外資在過去幾個月持續回流并不簡單體現在數據上,市場也有明顯的感知,尤其是近期大消費概念持續走強,這其中北上資金持續買入消費股正是核心驅動力之一。
5月以來,食品飲料、醫藥等大消費板塊漲幅居前,多只龍頭股股價頻頻創出新高,大消費板塊再度接力成為“牛股集中營”。
另外一個北上資金押注大消費概念的佐證是,近日美的集團、華測檢測、索菲亞、泰格醫藥四家公司均因外資持股比例達到26%而被披露預警,史上也屬罕見,而四只中的三只都屬于大消費板塊的公司。
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外資還在持續買入大消費類概念的公司,例如貴州茅臺、恒瑞醫藥等公司。根據數據顯示,近一個月內北上資金凈買入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為美的集團、貴州茅臺和格力電器,這其中貴州茅臺再創新高,股價逼近1500元大關。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消費股的估值已經處于歷史高位,那么外資仍在加配的邏輯何在?對此,張啟堯表示:“我們一直以來認為外資作為A股的核心影響變量,并將推動大消費為代表的核心資產估值重估。近期消費再度大漲,估值突破歷史上限,部分投資者擔心A股消費估值偏貴。但我們從全球估值對比體系出發,我們看到A股多數消費龍頭與全球相比并不貴或者其盈利性成長性占優。”
張啟堯認為A股消費股目前的估值從全球市場出發來看有這樣三個特點:第一,與美股相比,當前A股大部分消費行業的龍頭PE估值偏高,其估值溢價來自高成長性,A股業績增速普遍高于美股,PE-G視角下A股消費龍頭估值仍處于合理區間;第二,當前A股大部分消費行業的龍頭PB較為合理,PB-ROE視角下,A股消費龍頭估值也較為合理;第三,海內外疫情錯位,A股消費龍頭率先迎來盈利修復。且與全球布局的美股消費龍頭相比,疫情沖擊下以內需為主的A股消費龍頭業績優勢更強。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