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巴菲特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他從不追逐市場的短期利益,不會因為一個企業的股票在短期內會大漲就去跟進,他會竭力避免被市場高估價值的企業及股票。然而,一旦相中某投資對象,他會花相當長的時間去耐心等待,并慢慢買入和長期持有。巴菲特追求的投資目標就是:在熊市中能夠取得優秀的投資業績,在牛市中能夠取得市場的平均投資業績。
巴菲特曾多次指出,任何投資者和投資管理機構都應當建立一套業績標準,并定期客觀地研究和評估自己的投資業績,這非常有必要。業績的評估期可以確定為3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可以由投資者和投資管理機構的投資方法來決定。需特別注意的是,業績標準一旦選擇并確定后就不得改變。即使業績沒有達到標準,也不得改變標準。倘若每個資產管理機構對自身的投資管理能力,均有一套好的標準并理智地運用這個標準進行評估,筆者認為,在當前統一監管的資產管理新規下,國內投資管理行業定會迎來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究竟應把雞蛋集中放在同一個籃子內還是分散放在多個籃子內,這種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相信也不會停止。或許這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而已,其目的都是為了盡量避免風險,能較有效地保住本金。但如果從成本的角度出發,集中看管一個籃子總比看管多個籃子要容易,成本更低。
我們不難看到,巴菲特是不贊成多樣化投資(或分散化投資)的,并將自己全部身家的90%投資于合伙企業,同時引導家族里大部分人的資產也都投到了BPL。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是因為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他總是得花上數個月、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去思考投資的合理性,同時長時間翻看和跟蹤投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和有關材料。正如他曾說過的“當堅信遇到大好機會時,唯一正確的做法是大舉投資”。
巴菲特非常注重防守。曾經有人問及其投資秘籍,巴菲特回復說,投資有兩條鐵律:一是永遠不要虧損,二是永遠記住第一條。后面一條可能是人為杜撰未經證實,但永遠不要虧損本金是巴菲特多年來一直奉行的投資原則。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巴菲特總會在市場最亢奮、投資者最貪婪的時刻讓自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此外,對于一些復雜的、難以弄明白的公司,他總是避而遠之。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只能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投資。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透徹了解其所有細節后,巴菲特才會做出投資決定。雖然因此錯過了一些大牛股,卻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收獲了最大成功。或許也正是絕不干“沒有把握的事情”的策略成就了巴菲特的穩健投資。相較之下,許多投資者則喜歡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或只是憑個人感覺進行投資,完全沒有進行獨立的分析,沒有盈利的可靠依據,致使這樣盲目的投資失效。
投資需要永遠樂觀和有耐心。在巴菲特眼中,做投資的人不要貪婪、也不要恐懼,只要有一種情緒:樂觀。盡管巴菲特在不同場合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說過很多次,就是他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他也無法去預測未來宏觀經濟或者股票市場的走勢,但是其實他對未來一定是選擇樂觀的。這種樂觀是對股市長期的樂觀,同時也是巴菲特對自己的身體和狀態的樂觀。
對于當前A股市場,筆者認為,應中長期繼續看好。據數據統計,從整體估值來看,截至2018年6月底上證綜指2847.42點,其整體市盈率PE(TTM)為12.87倍,低于2008年底部1664點的13.49倍,同時低于歷史大牛市前夕2005年998.23點的16.88倍;從個股估值來看,A股全市場的市盈率中位數為29.91倍,已較一年前的47倍下降35.35%,且是5年來第一次跌破30倍。“牛市市盈率,熊市市凈率”,在熊市階段,市凈率會比市盈率更加穩定,也更具參考價值。但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凈率中位數也降低至了2.4倍,是5年來首次跌破2.5倍。由此可見,國內A股指數和個股的估值均處于重塑階段且位于底部區域,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筆者認為,未來支撐A股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依舊是國內上市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當前流動性總量整體穩健增長,投資者機構化特征得以顯現,投資結構向有利于權益市場的方向發展,投資風格也趨于相對均衡。此外,結合國家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預計以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為線索的優質成長性公司有望成為較理想的投資標的,在短期調整后迎來中長期的布局良機。
雖然A股不具備持續下跌基礎、中長期投資價值顯現,但投資者仍需在短期的市場波動下控制好倉位,保護好資金,避免較大波動或虧損。對于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則更應當如此。因其管理的是客戶的委托資金,如果產品凈值出現太大波動,難免引發客戶大量贖回產品份額。
然而,或許大家都認為自己遵循價值投資理念,且覺得價值投資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極為可貴的,長期的堅守則更非易事。為了提升自己的修行,投資者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應當充分認清自己的優劣勢,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其次,要尊重和警畏市場,承認自己的精力、能力存在局限性,在與市場背離中反復思索并改進;最后,是努力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提升自己的認知廣度和深度。
作為一名資管產品設計的負責人,雖未實際操作投資,但筆者認為,根據當前資管新規的要求,今后無論公募基金還是券商資管計劃等各類型產品在產品設計上均相對單純,唯一不同的是各家資管機構應有扎實的基本功,能提供多樣化的有效投資策略及資管產品,去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此外,要樹立正確的投資評判標準。因為對于投資成功與否的判斷,其基本原則應該是投資組合本身的經營成果,而不是它們短時期內的股價變化,只要企業經營的好,內在價值在穩定成長,不要急于一時,市場早晚會還它一個能真實反映其價值的股票價格。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