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4月27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宣告創業板改革正式啟動實施。6月12日晚間,創業板注冊制改革“8+18”規則正式發布。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大幅放寬了上市公司的門檻,精簡了上市審核程序,加大了事中事后的監督。這更加符合新經濟的發展規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拓展包容性
“包容性”這一點是創業板10年多來最多被提及的問題所在。改革后的發行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包容,能夠支持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這應該是業界對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改革的最概括印象。
具體來看,一是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支持企業實現盈利后盡快上市。二是支持具有一定規模且實現盈利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三是明確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
“這個改革是存量改革,改變了當前創業板與深主板、中小板之間同質化,發行上市條件包容性不足,機制不夠市場化等難題。”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事業部總經理李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降低了小微和創新型企業的上市門檻,取消了企業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可以讓更多企業獲得上市通行證,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重要途徑,使現階段無法盈利但具有極高成長性的企業直接受益。
卞永祖稱,此次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正式規則中,對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設置了行業負面清單,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新經濟的企業,并原則上不支持房地產等傳統企業。這將進一步激發我國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的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這次創業板實行注冊制改革的上市條件仍然有繼續放松的余地。”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IPO標準過于強調過去的業績”,同時,違法違規行為處罰仍然輕。
板塊包容性不足、融資機制不暢通、優勝劣汰機制需完善,成為新形勢下創業板持續服務創新轉型的羈絆,這無疑也成為創業板改革的動力,對此作出改變是業界對此次創業板改革的共同期許。
成績與期待
同樣形成業界共識的還有,創業板對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在落實國家戰略,扶持創新創業企業中擔當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透過下面這些數據可以窺見創業板十年來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服務創新的成績:截至2020年6月18日,創業板上市公司817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0.62%,總市值7.72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2.23%。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9家,占比91.68%,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565家,占比69.16%,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代表的產業聚集效應明顯,且無房地產、能源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與其他板塊形成明顯差異。
創業板公司IPO融資累計4236億元,再融資累計3707億元,股權融資合計7943億元;累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431單,交易金額3954億元,以產業整合為目的的重組占72%;累計推出股權激勵計劃881期、員工持股計劃299次,參與員工超18萬名。
創業板已經聚集了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新經濟標桿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超30億元的公司達96家,凈利潤超5億元的公司有53家;有6家公司市值超千億元,29家公司市值超300億元。
不可否認,2009年10月份開板以來,創業板始終堅持服務創新創業的板塊定位,歷經十年發展,創業板形成鮮明板塊特色,已成為創新創業企業的聚集地,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內容,創業板改革肩負更重要的歷史使命,將通過完善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礎制度,增強服務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站上新臺階,通過探索存量改革豐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經驗。
李娜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對市場各方,尤其中介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將進一步加速創業板公司的兩極分化,加速投資回歸業績本源。這將有利于加快推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非常期待通過改革,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上市融資體制,”卞永祖表示,“可以激發創業板帶來更大的財富效應,形成以價值投資為主的健康投資文化,利用市場機制將資金導向最有發展前途和帶來更多利益的領域,為深交所加快國際化步伐打下堅實基礎。”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