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國政信發展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重點,把擴大內需與優化營商環境搞上去,政府信用建設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并由此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進程。
改革開放40年,是政府不斷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的過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并不斷完善的過程。近日在由中央財經大學主辦、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承辦、國投信達(北京)投資基金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一屆“中國政信發展論壇”上,遲福林表示,這個過程既是政府有效發揮作用的過程,也是政府信用建設的過程。遲福林在會議上對政府信用從三大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重點的改革實踐
改革開放40年來,以解決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重點的改革實踐,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經濟活力,使我國在走向經濟現代化的進程中實現了歷史性變化:
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后期的歷史性跨越。這個歷史性跨越,重要的是承認并發揮市場的作用,尤其是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改革開放40年,民營企業對國家稅收貢獻超過50%,國民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均超過60%,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0%,城鎮就業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達到90%。
從短缺經濟社會到消費新時代的歷史性提升。改革開放之初,應該說在消費領域幾乎什么都缺。今天,老百姓不僅生存型消費得到滿足,而且正在向服務型消費過渡。這樣的提升過程是怎么實現的?就是從承認市場、放開市場、發揮市場作用開始的。改革開放之初,之所以很快解決了“吃飯”問題,就是由于廣大農民有了自主權。例如,小崗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1979年1年的糧食總量相當于過去15年糧食總量的總和。
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逐步探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由此走出一條以擴大開放倒逼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的路子。
以擴大內需為重要目標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當前,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挑戰,我國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本錢在于巨大的內需市場。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歷史關節點。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產業結構、城鄉結構、消費結構變化都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關節點。適應工業化后期的發展大趨勢,推動以服務業為重點的產業發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服務型經濟體系,將推進經濟發展上一個新臺階。
當前應該加快消費結構變革,逐步提升全社會服務型消費的比重。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服務型消費比重的提升處在歷史關節點。以藥品為例,適應國內健康醫療加快發展的大趨勢,盡快放開部分藥品市場,不僅能夠適應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大趨勢,更能夠適應老百姓對健康醫療的迫切需求。
目前城鄉融合至少蘊藏著數十萬億元的投資和消費需求。當前,城鄉結構正處在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相融合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把新型城鎮化與鄉村融合統一起來,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處在歷史的關節點。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著巨大的內需潛力。比如我國服務業占比至少還有20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空間,這蘊藏著數十萬億元的消費需求。當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估計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45萬億-50萬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消費結構的變化蘊藏著巨大的增長潛力。例如,文化、教育、健康、醫療、旅游等為重點的服務型消費。現在城鎮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大約為40%-45%,農村居民大約為30%左右。如果未來5至10年,13億人的服務型消費占比接近或達到50%左右,將產生數十萬億的消費需求,這將明顯改善供給結構,將進一步拉動全球消費市場。
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當前,我國服務業發展不適應實體經濟發展,不適應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也不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重要原因在于體制機制,比如研發體制改革嚴重滯后。為此,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當前,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重要的是以擴大內需為重要目標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如果真的能夠把內需做好了,我國就有條件打贏這場貿易戰,就能夠保持未來10年、20年的可持續增長。在我看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長期影響大于短期影響、間接影響大于直接影響、多邊影響大于單邊影響。這是個重大的戰略性課題。我們只有作出符合自己實際需求的戰略性選擇,充分發揮自己的內需潛力,才能在經濟全球化中把握主動,有效應對內外的挑戰。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加強政府信用建設
擴大內需,關鍵在于優化營商環境。在國內國際市場直接融合的背景下,資本可以選擇到國外,也可以選擇在國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好的營商環境,資本就會流出。為此,要努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重在大幅降低企業成本,尤其是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應當承認,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無論是稅收成本,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都處于較高水平,這對經濟轉型升級、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會造成某些不利影響,甚至是比較嚴重的影響。為此,創造良好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就是要明顯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與制度性交易成本。
“實現產權保護的制度化、法治化。”遲福林表示,如果沒有這一條,社會資本就很難穩定預期。應該說,在這個方面我們仍然面臨著多方面的矛盾與挑戰。
遲福林建議形成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他表示,如果沒有體制機制上的突破,就很難使創新成為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總結為三句話:“把門打開,把市場搞活,把激勵搞對”。為什么在科研領域創新做的還不夠,甚至有些方面還比較滯后?核心是把人的激勵機制搞對。所以,改革教育體制、科研體制,是發揮創新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第一推動力作用的關鍵所在。
遲福林還認為,要加快形成服務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中贏得主動,重點之一是加快服務業市場開放。目前,工業領域的市場已經基本放開,但服務領域的行政壟斷、市場壟斷還比較突出,由此制約了服務業發展,制約了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對外貿易的發展。據統計,2016年,全球服務貿易占比為23.8%,而2017年我國服務貿易占比僅為14.5%,與全球平均水平相差近1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不能不說與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后直接相關。
遲福林強調,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是政府信用建設的基礎。我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面臨著各種經濟社會矛盾。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重點,把擴大內需與優化營商環境搞上去,政府信用建設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并由此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進程,有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挑戰。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