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亞華
近日,樂信CFO曾巖表示,積極考慮回歸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在此之前,新浪披露,其董事會收到了一份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搜狗也宣布收到了來自騰訊的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越來越多的中概股積極籌措回國事宜。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中概股的回歸原因主要集中在:瑞幸咖啡的造假引發的估值危機、中美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再融資需求。分析稱,大多數中概股回歸會首選港股二次上市,因為這些公司不乏全球投資者,A股目前對外資的進出有所限制。此外,回歸A股需要拆除VIE架構變成純內資公司,操作上也更麻煩。
中概股又現回歸潮
隨著今年6月網易和京東在港二次上市后,越來越多的中概股正在考慮回歸。日前,在中國CFO發展中心主辦的中概股回歸主題線上研討會中,曾巖表示,樂信的業務主要在國內,如果有機會回歸中國的資本市場,會積極考慮該可能性,并注意保護投資者利益。此外,市場消息稱,百度、攜程等正在推進香港上市事宜,唯品會也在考慮在香港二次上市。7月6日,新浪也在官網披露,其董事會收到了一份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7月27日,搜狗也宣布收到了來自騰訊的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
自今年4月,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引發了做空機構對中概股的大范圍“獵殺”。研究公司WolfpackResearch做空愛奇藝,渾水連續發布針對好未來的做空報告。在當時,不少中概股公司擔心數年前的估值噩夢再次重演,紛紛傳出回歸的信息。分析稱,瑞幸咖啡的造假丑聞可能影響到中概股的估值、公司后續融資等一系列動作,進而刺激中概股回歸港股或A股。
如今,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針對字節跳動和微信的制裁,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公司擔心中美關系將影響公司正常運轉,出于對地緣政治安全的考慮,紛紛著手準備回歸。近日,美國總統的金融市場工作小組發布報告建議稱,若中國企業要繼續在美國金融市場交易,就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要求,否則將被迫退市。這些要求中包括允許美國公共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查閱中概股的審計工作底稿。如果這份報告的建議被采納,那么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就必須在2022年1月1日前完成要求;而未來計劃在美IPO的中國企業,則需要在上市時就遵守新規。
對此,中國證監會回應,自2019年以來,中方監管部門多次就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檢查方案與美國證監會(SEC)和PCAOB進行溝通,展示了充分的合作誠意。最近2020年8月4日,中方監管部門根據美方的最新需求和想法向PCAOB發送了更新的方案建議。中國證監會強調,中方從未禁止或阻止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向境外監管機構提供審計工作底稿。正如美方報告中提及的,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迄今已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供了多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工作底稿。證監會認為,中國法律法規要求的實質是,審計工作底稿等信息交換應通過監管合作渠道進行,這是符合國際慣例的通行做法。
選港股還是選A股?
不少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除了政治因素,再融資需求也是不少中概股回歸的重要因素。港交所的上市規則改革,吸引了大量中概股回歸再融資。
根據2018年4月底港交所修改的上市規則,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港交所的上市改革,吸引了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率先回歸港股,募資1012億港元,成為港股市場去年最大的IPO。阿里股價在港股的連續上漲,為其他中概股回歸起到了示范作用。
但港股市場也對中概股回歸設立了門檻。首先必須在英、美等少數“高級市場”(紐交所、倫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其次是市值不少于400億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億港元但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港元。以此來看,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約有20家中概股符合標準,包括拼多多、騰訊音樂、好未來、微博等。
此前,港股市場結構趨于僵化,企業類型集中在金融、地產、消費,也沒有二次上市的相關規定。如今,港交所的改革為中概股回歸創造了條件。在美股,中概股普通遭受估值偏低、融資相對緊張的困境。港股二次上市可以擴寬融資渠道。在“自家門口”上市,不僅可以最大化降低“投資者偏見”,還可以擴大在本地市場的影響力。同時,A股正在逐步開放中概股回歸的大門,先去港股二次IPO,可以為優質中概股未來在國內A股市場IPO做鋪墊。
談及中概股回歸路徑,曾巖指出,第一種路徑是退市后回歸A股,但是這個過程漫長,需要考慮到實際控制人變化、國內市場審查節奏、人民幣和美元的資金操作、股東退出機制等眾多因素,需謹慎選擇;第二種則是在港股二次上市,這種路徑是香港聯交所的一種創新,能讓企業方便地在兩個資本市場同時交易,既保證現有投資人的利益,也讓本地投資人有機會參與進來,在當前的特殊時期,這個選項的存在解決了大部分投資人對中概股被美國資本市場限制的擔憂。
此外,也有分析稱,目前創業板的改革對擬上市企業有了更多的包容性,未來或將有更多的創新創業企業不用遠赴海外,可選擇在國內的創業板上市,甚至創業板還會迎來一波中概股回歸潮。一些美國資本市場的中概股也許將會從美股退市,回到創業板上市。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