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以來,中國商品期貨市場整體波動較大,投資者情緒相對較熱,整體呈現資金集中度較高、賺錢效應顯著等特征。同時,以期貨公司為代表的交易席位也出現明顯變化,如“吸金”最強的滬金品種,當前沉淀資金不僅突破千億元關口,且包括中信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期貨”)和國泰君安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期貨”)等席位一舉超萬手持倉。
多位受訪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中國商品期貨市場投資機會明顯,不同板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整體來看,貴金屬板塊漲幅居前,農產品板塊其次,有色金屬板塊也相對活躍。展望二季度,商品市場或出現分化態勢,貴金屬或將維持較強走勢。
資金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長期以來,宏觀經濟形勢、地緣風險和供需關系等都是影響商品價格波動的主因,今年以來,中國商品市場受海外市場影響,整體波動較大。
分板塊來看,浙商商品板塊指數顯示,截至5月9日,年內貴金屬板塊以近17%的漲幅位居各板塊之首,成為最活躍板塊,同時,該板塊不僅沉淀資金規模創下歷史新高,資金凈流入也較為顯著。此外,農產品和有色金屬板塊也呈現出較高活躍度,其中,農產品板塊以3.4%的漲幅排名第二,有色金屬板塊以1.3%的漲幅排名第三。
雖然化工板塊和工業品板塊跌幅明顯,但由于期貨市場多空交易機制,即便品種處于下行行情中依然存在明顯投資機會。
浙商期貨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李天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內海外市場地緣風險激增,這導致投資者避險需求提升,在海外風險傳導下,國內商品期貨貴金屬板塊獲得資金涌入。同時,由于農產品和有色金屬在國際貿易中占比較高,國際貿易局勢變化使其價格出現波動。
“除了板塊指數漲跌外,沉淀資金的波動也是投資的重要參考。”中衍期貨有限公司投資咨詢部研究員李琦對記者表示,年內貴金屬、有色金屬板塊等“吸金”明顯,尤其是以滬金、滬銅、滬銀等為代表的品種,沉淀資金進一步集中。“年內滬金成為資金最青睞品種,成交量和持倉量都創出不同階段新高,這些表現主要是投資者避險情緒所致。”
記者從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商品期貨沉淀資金總量已近4800億元,較年初的3300億元增長了約1500億元。分品種來看,滬金成為最強“吸金”品種,目前沉淀資金量已突破1000億元,較年初的515億元增長了485億元,漲幅高達94%;滬銅和滬銀目前的沉淀資金分別為380億元、280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120億元、100億元。雖然另有螺紋鋼和滬鋁等4個品種沉淀資金也保持在100億元上方,但相較滬金等品種差距明顯;同時,其余品種沉淀資金均相對較低。整體來看,商品期貨資金集中度較高,部分品種“吸金”明顯。
主力機構席位調整
成交與持倉變動通常也是投資重要風向標,這在機構席位上有直接體現。以目前沉淀資金最高的滬金為例,上海期貨交易所官網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首個交易日滬金主力合約2505前二十大席位成交總量不足12萬手,而目前滬金主力合約轉為2508,前二十大主力席位成交總量已攀升至78萬手左右,反映資金較為活躍且青睞該品種。
從機構席位變動來看,滬金主力合約已由年初的國泰君安期貨和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等在多頭持倉較高,山東齊盛期貨有限公司和平安期貨有限公司等在空頭持倉居前,轉換為目前的中信期貨(1.5萬手)和國泰君安期貨(1.2萬手)多頭持倉居前,中信期貨和方正中期期貨有限公司空頭持倉居前。
雖然年內商品市場整體呈寬幅波動,但分析人士對于二季度走勢持分化觀點。部分人士認為,基于避險需求的考慮,貴金屬或維持較強勢頭,其他板塊有望轉向弱勢,尤其是能源和化工板塊。
“接下來,或可做空能化板塊。”李天浪分析認為,化工與能源板塊目前受成本端壓制,整體走勢偏弱,加之國際貿易形勢轉變,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品價格或將迎來新的定價基準,預計國際油價短期內可能進一步下探至年內低點,等待供需格局重新調整后,可考慮空頭思路配置部分化工品資產。
由于海外地緣風險的持續,黃金作為最佳避險資產持續獲資金青睞,未來偏強勢頭是否可持續?在李琦看來,預期美元資產仍將維持弱勢,這會提升投資者避險需求,而黃金作為大類資產配置最佳選擇,將持續獲得資金青睞。“二季度商品市場走勢或將出現分化,市場避險邏輯仍在,黃金回調概率低;黑色板塊則在供需格局調整影響下,反彈空間有限,預計或出現探底行情;農產品板塊或出現沖高回落行情,主要在于利好因素支撐有限。”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