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轟轟烈烈的結構性牛市,漲幅最猛的,就是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和大宗商品,拿細分行業來說,就是鋰電、煤炭、鋼鐵等,兩者有一個共同的觸發因素,就是“漲價”,而且是持續不斷地漲價,本質都是供求關系失衡,但漲價的具體原因,也就是內在邏輯,又是截然不同的。弄懂這其中的“內在乾坤”,無疑有助于投資者理解本輪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和大宗商品類股票大漲的邏輯,以及如何制定自己的投資策略。
漲價的背后都是供求失衡
煤炭、鋼鐵、化工、有色……大宗商品類股票本輪行情如火如荼,不少股票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月內就翻倍,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股票,更是火上添柴,上漲的勢頭不可遏抑,回到產業的層面,本質上還是供求關系失衡導致的產品漲價。
以大宗商品而論,從需求端來說,其實并無明顯增長,因為疫情后全球經濟增速整體是下滑的,對很多大宗商品的需求甚至是下降的,為什么這個時候反而還一個勁地漲價呢?
根本原因在于供給端,過去幾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淘汰不適應環保要求的落后產能,產業在不斷升級,從總體上而言,鋼鐵、煤炭、化工這些產業的供給量是在持續萎縮的,當供給不斷下降,而需求雖然沒有明顯增加,但也沒有明顯下滑的時候,供不應求的局面就出現了,尤其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落后產能不可能“死灰復燃”了,適應節能環保要求的產能更會顯得供不應求。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海外市場很多產能都關停了,中國出口在疫情期間反而明顯增加,這就更進一步帶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
所以,本輪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本質上說,是供給端不足引致的。
而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浪潮風起云涌,新能源汽車銷售大增,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世界先進技術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政策方面大力鼓勵新能源汽車,限制傳統燃油車,比如在一線城市,傳統燃油車實行限牌,而新能源車則沒有此限制;從價格方面來說,新能源車不斷降價,增加了對用戶的吸引力,技術的不斷改進,增加了用戶體驗和性價比。
也就是說,鋰電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原材料的持續漲價,是因為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大大增加了,需求端的擴容,帶來了供給端的持續漲價。
一個是供給端不足帶來的漲價,一個是需求端擴容帶來的漲價,這就是大宗商品和鋰電持續漲價的不同原因。但核心的共同之處,都是供需失衡帶來的。
漲價行情結束的信號是什么?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鋰電、氧化鋰、氫氧化鋰,還是光伏產業鏈的硅料,以及大宗商品領域的煤炭、鋼鐵、有色、化工,二級市場可謂牛股輩出、精彩紛呈,投資者最擔心的是,一旦漲價結束了,行情也就戛然而止了。所以,“畏高”、“恐高”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本周五,無論是大宗商品概念股、還是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光伏概念股,都呈現高位調整的特征。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來說,我們更應該重視需求端的信號,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可能持續大漲下去,總有一個時間點,新能源車的銷量保持平穩甚至略有下滑,那么,這個時候,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的行情也就暫時結束了,而且二級市場上一定會提前反應。如果消費者的需求下降或者停止高增長,供給端的擴容壓力就會減少。鋰電等上游原材料的漲價行情,也就暫時到頭了。
但問題是:新能源汽車是未來若干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也是全球經濟的一大趨勢,從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的行情遠遠沒有結束,只不過,當股價短期內漲得過猛過急的話,估值泡沫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也會出現一輪調整。
同理,大宗商品雖然是由供給端的不足帶來的漲價,但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當下,大宗商品如果持續漲價的話,不僅會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也會增加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最終企業又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這對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民生都是不利的,顯然,政策是不大會容許大宗商品一個勁地漲的,而從供求關系來說,大宗商品的供給持續增加后,也會和需求端達成弱平衡或準平衡關系。
至于這樣的平衡關系什么時候到來?恐怕誰也無法精準預判,我們只能說,大宗商品的持續上漲,一旦影響到民生,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我們至少可以做到的是,在大宗商品一路狂漲的過程中,內心要保持一份清醒,股票漲得越厲害,越要保持冷靜,切忌追高。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