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只明星基金產品在第三方互聯網基金代銷平臺“熱銷榜單”的變動引發關注,不少人質疑,如果說基民買基金不掙錢是頻繁操作、追漲殺跌造成的,那么,平臺方基于大數據算法推出的各類熱銷榜單,能否給投資人帶來長期價值?甚至會不會利用從眾心理帶來“羊群效應”,進而加劇基民的追漲殺跌?
其實不僅僅是第三方平臺,銀行、券商App也有理財產品排行榜,這某種程度上是各家機構結合后臺數據,基于邏輯、規則、算法的前端呈現。一些平臺的熱銷榜單,就是實時篩選出購買量大、人氣高的產品,作為存量客戶面臨海量基金產品“貨架”挑選時的一個參考維度。從這個角度看,它的部分設置初衷是作為一個用戶體驗產品工具。但不妨思考一下,即使沒有基于大數據的線上榜單,在傳統的網點代銷過程中,難道就不存在具有銷售導向的排名嗎?
銀行理財子公司規模大了之后,都會對現金管理類、固收、固收+、權益、衍生品等各類產品全面布局,但在渠道端,往往出現債市大漲,固收類產品凈值表現較好,固收類理財產品就大賣;而如果股票市場表現好,渠道網點就熱銷權益基金,權益基金規模由此大漲。在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現“大部分時候都是追漲殺跌”的情況。
回到App平臺的熱銷榜單上來,它的出現正是得益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推動金融營銷模式的進階。一個榜單,可以方便用戶觀察市場短期行情波動、產品及管理人在平臺用戶的口碑等,但如果銷售導向因素被格外放大,將給理財用戶帶來多大的影響?
投資者教育工作固然任重道遠,投資人買理財產品還是得結合風險收益偏好等多方考慮,要認識到金融行業不同于快消品領域,不是哪個產品熱銷買來就好用,要為自己的投資行為把關負責;更不應逃避的是,相比普通理財用戶,機構的專業性、信息差優勢仍然明顯,更不能忽視適當性管理。
當前,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途徑僅有母行渠道銷售及他行代銷,互聯網平臺等第三方渠道仍未開放。隨著理財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能夠觸達更為龐大投資理財客群的互聯網渠道不斷擴大,渠道端如何平衡好銷售導向沖動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更應受到重視。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