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融資趨嚴、資管去剛兌的大趨勢下,信托公司,尤其是以房地產業務為主的信托公司普遍面臨較大壓力。這種風險壓力,一方面來自資產端的客觀變化,另一方面也與一些信托公司在風險暴露初期的刻意隱藏和消極處理姿態有關。
在監管竭力引導去剛兌的環境下,一些信托公司為何付出高昂的代價進行剛兌,僅僅是為了維護公司聲譽嗎?以固有資金承接風險項目是普遍做法,他們具體是如何操作的?21世紀經濟報道近期接觸的一家信托公司的情況,或許可以一窺其中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份杭州工商信托的信托項目統計信息表顯示,結合相關信托文件和公開披露的信息統計,杭州工商信托共有十多個信托計劃存在到期未能清償本金或利息的情況,以及展期以固有資金承接的情形。截至目前,除了個別信托計劃尚未完全到期外,其他到期產品均存在未能回收余額,總金額約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信托計劃涉及項目均是房地產項目,具體包括:銀江集團杭州富陽智谷項目、天津雅士軒項目、秀蘭集團保定辰府項目、藍光發展的多個項目、天洋控股旗下多個項目、恒威地產的鎮海項目等。
記者從相關信托報告和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這些信托計劃均已經發生逾期情況,原因主要為項目方經營情況惡化,無法在到期日之前按約定償還本金或利息。比如,雅仕軒項目原定到期日為2020年6月6日,但在2018年三季度現場檢查即發現問題,2019年9月起債務人無法償還利息;藍光發展項目于2020年11月底成立,信托資金實際于2021年1月發放,該放款之時,該公司已經在公開市場出現債務違約情況。該項目規模約20億元。
盡管上述項目在前幾年就出現了逾期風險,但是在2020年之前,杭州工商信托公司報表中的不良余額均為0。直到2020年,該公司不良一欄才首次有了記錄。2020年報告顯示,截至當年底,杭州工商信托的自營投資部分,信用風險資產合計為53.86億元,不良資產合計7.46億元(均屬于次級類),不良率為13.85%。
據一位知情人士解釋,杭州工商信托最早于2018年在天洋項目中遭遇項目逾期問題,隨后類似情況不斷出現,但并未引起公司重視,一直以來,公司以允許甚至主動要求違約主體展期、以固有資金承接等方式將暴露出來的問題拖延或隱藏。“現在看來,公司賬上可動用的資金已經遠遠不足以接下這些壞賬,問題可能隨時會暴露出來。”
對于這些被爆出來的、未曾在報表中進行披露的不良項目信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杭州工商信托進行采訪求證。對方回復稱,公司長期以來穩健經營,不良率維持在較低水平。2020年以來,受疫情、市場環境等不利因素影響,不良率有所上升。公司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內部制度規定做好不良資產的資產分類、計提減值準備等工作,并在公司的年報中進行披露,年報內容不存在不良資產及其他信息虛假披露或隱瞞披露的情形。
2020年,杭州工商信托信托資產規模432.5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實現凈利潤6.4億元,資本利潤率為13.91%。
杭州工商信托是由杭州市政府控股的地方國資信托公司,第一大股東為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7.992%;第二大股東為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9.9%;第三大股東是百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6.26%。
消極應對項目風險的迷惑態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了杭州工商信托的大量項目材料發現,在針對這些項目出現逾期的問題,該信托公司采取了較為“寬容”的處理方式。
以“秀蘭集團保定宸府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為例,該信托計劃成立于2019年4月4日,到期日為2021年10月4日,底層資產為保定鴻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秀蘭保定宸府(一期)住宅項目。2020年1月,秀蘭集團被爆出違規銷售等問題,并在2020年4月之后對杭州工商信托出現利息違約。
結合季度報告以及其他相關文件可發現,在項目方出現不能支付利息的情形下,杭工信仍然向客戶進行了展期,秀蘭宸府信托計劃B類信托單位展期三個月,并同意項目公司延期支付第四季度信托利息。2020年6月,秀蘭集團涉嫌非法集資被立案查處,2020年7月8日,杭工信用固有資金受讓了投資人的受益權,進行了剛兌。
杭州工商信托在其他項目上的操作亦類似。在天津雅仕軒項目中,2018年6月放款,內部后期現場檢查時,發現資金用途為虛,工程質量存在嚴重問題,2019年9月開始出現利息不能正常支付,公司通過利息收益權轉讓這種“技術”手段,由另一家名為五和物業的公司受讓利息收益權,即先由五和物業墊付利息,用于信托投資人分配,該公司代為支付的利息款最終轉而成為項目本金,項目本金由4.5億變為4.9654億元。
最早于2018年出現違約問題的天洋創新項目,據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從2020年7月起,杭州工商信托業務部門就對該項目提出了訴訟的請示,但未獲得公司批準,直到2020年12月,該項目的其他債權人均已提起訴訟,在業務部門和相關中后臺部門的持續請示之下,杭州工商信托才于2020年12月提起了對天洋持有的舍得集團股權的財產保全,在債權人中輪候查封排在第九位。結果舍得集團股權已經拍賣完成,但是杭工信未被分配到財產。
這種消極應對風險的姿態貫穿了多個風險項目。記者獲得的材料還顯示,一家機構投資人對杭工信發起的舉報信中也指控了這一點,該舉報信稱:“貴司怠于維護受益人利益。在出現欠息長達三個月后的2021年初,才對某公司提起訴訟,拖延處置風險資產;在未兌付優先級的情況下先行采取剛性兌付普通級的措施。”
“杭州工商信托的做法有點匪夷所思,有時候不僅不積極向發生逾期的融資人索償,反而主動向違約方提出給對方展期。”一位公司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公開不良率僅千分之一,你信嗎?”
信托行業的風險是整個金融領域十分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近年來,在房地產調控持續高壓的背景下,一些房地產企業和項目陸續暴露出風險問題,與此相應,部分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信托公司面臨著較為嚴峻的風險問題。
在此之前,以經營非標業務為主的信托公司一直被視作銀行的“小弟”,以經營放貸業務為主。但相比銀行來說,信托的業務流程、操作標準、風控要求都更加靈活。事實上,“靈活”也一直被視作信托機構在資管領域的經營優勢,但“靈活”是一柄雙刃劍,既成就了信托公司的發展壯大,也為信托公司陷入風險泥潭埋下隱患。
最近數年來,這種風險不斷暴露。一方面,實體經濟和企業經營狀況陷入困境是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一些信托公司在風險暴露之初的應對態度和處理方案,某種形式上也推動了風險加劇。
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末,61家公布了年報的信托公司的自營資產數據中,按信用風險五級分類結果披露的信用風險資產規??傆?983.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935.25億元,增幅為15.46%。其中,不良資產規模為477.35億元,同比增長157.38億元,增幅達49.18%。23家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28家下降。
從披露的要求來看,信托公司僅對自營資產有關于不良的信披義務,對總體信托資產的不良情況沒有強制披露要求。
事實上,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信托公司披露的不良數據和實際情況相比普遍有較大差距。
“我們公司對外公開的不良率只有千分之一左右,你信嗎?”被問及該問題時,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如此反問記者。
不過,監管機構對于信托公司的風險項目有報送要求。中部地區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具體的報送標準比較復雜,要具體問題具體看,比如有些是本息逾期了就要報,這就存在本金逾期但利息正常還的可以不報,還有報不報也可能取決于有沒有投資人向監管舉報,或者底層是否有還款能力。
風險項目如何偽裝正常?
更多時候,信托公司傾向于默默地把風險解決掉。具體操作方式上,除了上文提及的“利息收益權轉讓”的技術性操作,該方案的后果是新增了一塊利息支出。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更為直接的方式。
一位杭州工商信托的內部人士對記者介紹了一個案例。某個于2018年5月份放款、規模6.5億元的信托項目,首個季度結息時利息出現逾期支付3天,企業資金鏈緊張情況此時已被信托公司發現。本金到期日,融資人無法全額還款,信托公司直接在當天向該融資人放款1.9億元,到期時融資人仍然無法還款,信托公司繼續在當天放款4610萬元,融資人還款7200萬元,剩余2.069億元在信托計劃中展期。該固有資金放款的盡調報告是原信托業務部門來做,但由信托公司固有資金的直接投資部來承做經辦簽字。
“就是直接將已經出了問題的風險項目,偽裝成正常項目進行放款。”上述人士表示。
多位信托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以固有資金承接風險項目的做法,在信托行業內較為普遍。但具體做法上各有不同。
“正常來說,對風險項目進行展期繼續放款,肯定要有更加嚴格盡調和風控,不可能這么直接。”一位資管領域人士對記者說。
信托公司這種處置風險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剛兌行為,在監管竭力引導打破剛兌的背景下,信托公司為何還有如此強的剛兌動力?維持品牌聲譽是一個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即公司高管團隊的考核由公司經營績效和質量決定,過多的不良暴露,必然影響到團隊的獎金收入。
從杭州工商信托的情況來看,公司每年的年報披露了“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最近三年分別為3407萬、3130萬和2896萬。據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普通員工獎金在每年12月31日前發放,所以年報中披露的數據均屬計提的高管的年終獎金包,根據高管人數計算,平均獎金分別為568萬、626萬和579萬,遠高于同業標準,其中個別高管獎金更高。
針對獎金問題,杭州工商信托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稱,公司董事會負責對公司高管進行績效管理和考核,核定高管獎金等薪酬,采訪中所提的“高管獎金平均數遠高于行業標準”與事實不符。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