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對首創證券IPO申請文件給出了反饋意見,意見一共列示了41個問題。
聚焦股東“一參一控”
首創證券成立于2000年,是北京市國資委所屬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創集團)控股的證券公司,擁有12家分公司和53家營業部,旗下子公司還包括中郵創業基金、首創京都期貨等。
據了解,首創集團“一參一控”2家券商,即控股首創證券(持股63.08%)、參股第一創業證券(持股12.72%),此次遭遇“靈魂拷問”。《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等文件規定,證券公司股東以及股東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超過2家,其中控制證券公司的數量不超過1家。
證監會的反饋意見稱,發行人控股股東首創集團持有第一創業證券12.72%的股份,首創集團關聯方首農集團、京國瑞基金分別持有第一創業證券4.99%、4.99%的股份,合計持有第一創業證券22.7%的股份。招股說明書未披露北京市國資委控制的其他企業從事證券業務的情況,反饋意見要求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補充核查并說明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發行人首創證券是否按照招股說明書格式準則要求披露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
其次,認定不存在同業競爭關系時,是否已經審慎核查并完整披露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全部企業,該等企業是否存在與發行人相同或相似的業務,如存在請說明是否構成同業競爭。
最后,第一創業證券是否為首創集團控制的企業,北京市國資委控制的其他證券公司與發行人是否構成同業競爭,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市國資委目前還間接持有中信建投、大和證券等證券公司的股權。
資管逆勢增長引關注
資管業務是首創證券優勢業務,其收入占公司營收的比例超20%,高于同行。
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多次提到了資管業務。比如,“發行人資產管理類業務包括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全資子公司首正德盛私募投資基金業務及參股公司中郵基金公募基金業務。請發行人補充資管新規對發行人業務的影響,詳細分析在資管新規下該類業務收入報告期內持續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反饋意見還提到了“資管業務合規性”問題,“請首創證券對照《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及中國證監會的相關規定,說明報告期內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大幅增長的原因與合理性,補充披露資產管理業務規范與處置措施,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是否存在違規風險,并量化新規對發行人資產管理業務、經營業績等可能產生的影響。”
招股書顯示,2020年,首創證券資管業務收入4.15億元,占營收的比重達25%,這一比例明顯高出同行水平。
招股書稱,2021年3月末較2018年末來看,全行業券商資管規模大幅下滑36%,但在行業整體資產管理規模持續萎縮的背景下,首創證券的資管實現了逆勢增長。報告期各期末,首創證券存續的資產管理產品數量分別為141只、270只、411只和415只,產品凈值規模分別為238.20億元、478.41億元、812.60億元和793.32億元。
首創證券稱,逆勢增長因素是多方面的——較早布局主動管理,抓住了監管政策調整帶來的業務發展窗口期;豐富的產品序列,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歷史業績穩定,渠道及客戶黏性較高;業務團隊建設日趨完善,為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招股書稱,“截至2021年3月31日,除子公司首創京都期貨于《資管新規》頒布之前設立的1只資產管理計劃外,公司存量資產管理計劃不存在因不符合《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需要規范整改的情況。”
傭金率較高是否合理
根據反饋意見,發行人還被要求說明證券經紀業務凈傭金率高于同期市場平均水平的原因及合理性;結合市場傭金收入整體呈下降趨勢及經紀業務區域性特點,說明經紀業務凈傭金率未來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的可能,是否會對發行人持續盈利能力形成重大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首創證券平均凈傭金率分別為0.313%。、0.280%。、0.277%。和0.269%。,公司平均凈傭金率與行業平均凈傭金率變動趨勢基本一致。
此外,證監會還注意到首創證券旗下子公司的問題——“發行人持有首創京都期貨100%股權,請保薦機構、發行人律師補充說明首創京都期貨納入上市資產是否取得期貨監管部門的意見。”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