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按時披露年報的中國華融又開始計劃出售旗下資產了。
近日,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位接近交易人士處獲悉,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新控股”)正與中國華融就收購其旗下華融證券展開洽談。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華融是上世紀末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一,至今仍由中國財政部控股。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華融資產版圖擴充迅速,華融證券即是其持有的唯一券商牌照。
目前,對于國新控股收購華融證券的消息,雙方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不清楚”。
但有來自四大AMC人士認為,此次華融出售券商牌照與其目前面臨的窘迫環境不無關系。
“個人覺得券商、銀行兩塊牌照是華融最不需要賣也是最不想賣的”,前述人士說。
國新控股正與中國華融就收購其旗下華融證券展開洽談。
近年來一直處于轉型陣痛中
“華融現在日子不太好過。”上述四大AMC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將這句話一直掛在嘴邊。
1999年11月1日,中國華融前身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四大AMC之一,設立的初衷旨在清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轉軌過程中所積累的呆壞賬,其中商業銀行過度放貸產生的大量不良資產更是四大AMC所要處置主要內容。
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四大AMC業務早已不限于不良資產的處置。
2004年,財政部即發布《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業務風險管理辦法》,四大AMC業務逐漸由政策化轉向商業化。也正是在此期間,四大AMC均開啟了金融版圖擴張的過程,其中又尤以中國華融發展最為迅猛。
僅從中國華融官網的表述來看,目前,中國華融旗下擁有華融證券、華融金融租賃、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托、華融期貨、華融融德、華融實業、華融國際、華融消費金融等多家營運子公司。憑借各類牌照,中國華融對外提供不良資產經營、資產經營管理、銀行、證券、信托、金融租賃、投資、期貨、消費金融等金融服務。
不過,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華融,卻因賴小民案發而突遭喊停。
2018年4月17日晚,中國華融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因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在賴小民任職期間,中國華融從設立之初的資產管理公司轉化為全牌照的金控集團,大力發展非不良資產業務。
2017年中國華融二級資本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別為56.1%、53.9%和53.2%,稅前利潤占本集團總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55.7%、53.7%和52.1%。
接替賴小民出任中國華融董事長的王占峰,曾屢屢公開要求公司業務發展回歸本源,聚焦不良資產經營主業,調整發展方式和業務模式,全力以赴做好重點風險的防范和化解,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此后,中國華融一直處于轉型的陣痛當中。
據中國華融發布的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收入總額人民幣456.8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9.6%,實現凈利潤7.9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1.8%,實現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1.7%。
對比2017年年報,中國華融當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有219.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剝離金融業務對公司業績帶來的影響可見一斑。
更為嚴重的是,截至2020年6月末,中國華融總資產為17315.14億元,相對應的資產負債率則高達90.30%。2021年,中國華融又因延遲發布年報被標普、穆迪、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評級,列入負面評級觀察名單。
被迫收縮金融版圖
一邊是負債率超過90%,一邊是監管對回歸主業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國華融只得選擇收縮金融版圖,開啟“賣賣賣”模式。
2020年,中國華融即宣布將轉讓旗下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91%股份,該公司包含了大量的股權投資和產業投資企業。對此華融解釋為“整合附屬公司”,可以視作公司回歸主業的布局之一。更早之前,華融還將青海省內唯一持有AMC牌照資管公司——華融昆侖青海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75%股權進行了公開轉讓,并在2020年處置其持有的大量港股公司股權。
“現在AMC是如果覺得某個子公司和主業關聯度弱,然后經營不善就要出讓。”上述四大AMC人士表示。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中國華融對金融資產的處置已遠超了實際需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位接近交易人員處了解,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新控股”)正與中國華融就收購其旗下華融證券展開洽談。另有接近中國華融人士表示,包括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托、華融消費金融、華融金融租賃等多家集團子公司均將被“處理”,“像華融信托也在接觸賣家了,目前也在談,接盤方目前還是高度機密。”
“個人覺得券商、銀行兩塊牌照是華融最不需要賣也是最不想賣的。”在上述四大AMC人士看來,銀行與券商牌照與AMC主業處置不良資產聯系緊密,相關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均需要通過券商牌照實現。“現在AMC要轉型,券商子公司可以提供ABS業務,一級市場收購業務的服務,既是回歸主業,也能帶來收入。”
目前,中國華融直接持有華融證券71.99%的股權,位列第一大股東。公司第二大、第三大股東分別為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0.24%和4.07%
從此前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發的2020年上半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數據排名情況來看,當期華融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88億元,凈利潤2.21億元,整體表現并不出色,但盈利能力依然處于行業中游。
另外,華融證券旗下還有華融瑞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華融期貨有限責任公司、華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囊括了資管、期貨、公募基金三大牌照,含金量十足。
“監管要求回歸主業的壓力是一方面,更多還是集團窟窿太大,不賣優質資產怎么還債。”上述四大AMC人士表示。
可能接盤者金融實力雄厚
中國華融復雜的轉型現狀,對其他有意將券商牌照納入囊中的企業而言則意味著良機。目前,正與中國華融進行洽談考慮收購華融證券的國新控股即是其中一員。
公開信息顯示,國新控股成立于2010年12月22日,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截至2020年底,公司資產總額達到5634億元,實現凈利潤超過160億元、同比增長57.7%。
目前,國新控股旗下擁有以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為核心的基金投資板塊。金融服務板塊方面,國新控股已擁有商業保理、融資租賃、財務公司、保險經紀、金服公司、資信評級等7大類主要金融、類金融機構,大名鼎鼎的大公國際即是其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58%。
對比后可以發現,華融證券已有的券商、資管、期貨、公募基金牌照均是國新控股金融版圖亟待補足的領域。
不過,在母公司的影響下,華融證券仍處在持續震蕩中。
賴小民案發后,2019年11月,華融證券前黨委書記祝獻忠被處以留黨察看兩年處分,降為高級經理級員工。2019年10月,北京證監局核準原天津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海文為華融證券董事長。
2020年8月,曾任發行監管部處長,綜合處處長,上交所總裁助理,民生證券副總裁的童艷到崗任華融證券總經理。但在短短4個月時間后,華融證券發布公告,經公司第五屆董事會審議通過,張海文代為履行華融證券總經理職責,免去童艷總經理職務。
另外,華融證券人員及組織架構也在發生調整,員工總數從2017年的2190人降至2019年的1714人。就在今年1月,華融證券還因歷史風險資產處置未有明顯效果、對資管規模壓降不到位等問題,被北京證監局約談,并要求盡快明確處置方案。若不能明確處置方案,華融證券資管增量業務有被暫停的可能。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