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去年實現凈利潤前10名的券商中,已經有5家公布了2018年年報,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廣發證券、中信建投
■本報記者 呂江濤
昨日,廣發證券發布了其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廣發證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52.7億元,同比下滑29.43%;實現凈利潤43億元,同比下滑49.97%。雖然去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均有所下滑,但廣發證券2018年各項主要經營指標依然保持了行業第一梯隊的地位。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昨日記者發稿,35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經有9家公布了2018年年報。其中,頭部券商公布年報較為積極,這9家公司中有5家為頭部券商,且其2018年營收和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廣發證券
發力金融科技見成效
2018年年報顯示,廣發證券將主營業務劃分為四大業務板塊,分別是:投資銀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交易及機構業務和投資管理業務。
去年,在這四大業務板塊中,廣發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2.04億元,同比減少55.71%;交易及機構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61億元,同比減少72.53%;投資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2.44億元,同比減少39.73%。
但是,在其他主營業務收入下滑之下,公司的財富管理板塊卻“一枝獨秀”,實現逆勢增長。2018年,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2.99億元,同比增加3.34%。
對此,有分析指出,去年廣發證券財富管理業務的增長,得益于金融科技發力見效,以及代銷金融產品的收入和海外經紀業務的增長。截至2018年底,廣發證券手機證券用戶數超過2202萬,同比增長約40%;微信平臺的關注用戶數超過300萬;機器人投顧貝塔牛累計服務客戶數超過70萬,同時實現金融產品銷售額達186億元;易淘金電商平臺的金融產品銷售和轉讓金額達2417億元(含廣發金管家現金增利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在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方面,廣發證券去年實現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51億元,同比增加22.58%。而利用自主開發的易淘金國際版交易系統,去年廣發控股香港也實現了證券經紀業務凈收入為3.54億元,同比增加21.29%。
廣發證券在2018年年報中還表示,目前,廣發證券已經上線了自主研發的云服務、微服務、機器人投顧等科技金融平臺,和合作研發的行業首家基于大數據的全鏈路量化投研云平臺及綜合性智能化服務平臺(GF-SMART)。
此外,董事長孫樹明在廣發證券2018年年報中也指出,去年是公司新的五年戰略規劃全面實施的重要一年。面對復雜的經營環境,公司2018年各項主要經營指標依然保持了行業第一梯隊的地位。2019年,公司將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文化優勢和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貢獻“廣發智慧”、“廣發方案”和“廣發力量”。
頭部券商
業績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昨日記者發稿,35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經有9家公布了2018年年報,分別是申萬宏源、國元證券、國海證券、廣發證券、中信證券、華安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浙商證券。其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申萬宏源、廣發證券、中信建投預計可以進入2018年業績前10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頭部券商,去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下滑幅度,均小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根據A股上市券商2018年月度數據統計,33家可比上市券商中,2018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39.06億元,凈利潤614.72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前五名券商占比43.68%,較2017年提高2.52%;凈利潤前五名券商占比56.18%,較2017年提高6.96%。
而據天風證券統計,從2011年-2017年的整個證券行業的集中度來看,營業收入前五名與營業收入前十名的券商市場份額分別從29.12%上升至44.33%,從45.59%上升至63.79%。以營業收入排名21名-50名的券商為中小型券商的代表,這類券商與行業前十券商間的營業收入差距正逐年拉大。
對此,券商研報普遍認為,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刺激下,2019年市場環境相對2018年預計會有改善,成交活躍度有望提升,將推動券商整體業績改善和估值修復。但券商行業的“馬太效應”也將加劇,強者恒強,集中度持續提升的邏輯依然不變。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