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今年以來,數字化旋風越刮越盛。近日,這股數字化旋風已經刮到了國有大型傳統保險公司身上。
4月中下旬以來,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先后宣布全面實施數字化戰略。行業研究人士認為,數字化趨勢不可逆轉,這將對險企將產生深遠影響。
國壽人保
戰略內容較相似
數字化革命早已在全球大型企業中流行,不過保險行業一直被外界認為相對保守,數字化進程開啟較晚。但隨著國有大型傳統保險公司的加入,保險行業的數字化之旅有望駛入快車道。
4月16日,在中國人壽信息化建設委員會2018年工作會議上,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表示:“面對數字化大勢,中國人壽將全面實施數字化戰略、明確數字化戰略框架、完善數字化創新體制、加大數字化投入,通過全面推進‘數字國壽’工程,實現公司經營模式的全方位變革。”
4月27日,人保集團正式宣布全面啟動數字化戰略,積極邁出數字化轉型步伐。人保集團副總裁唐志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保集團與IBM展開戰略合作,已經制定完成了從2018年到2022年的數字化戰略五年方案,現在將開啟具體落實這一方案的階段,人保集團各子公司都將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從數字化戰略的內容來看,國壽集團和人保集團較為相似,都是從客戶體驗、業務運營及商業模式三個方面來實施。同時,對于傳統險企來說,數字化轉型很難只靠單打獨斗,因此,傳統險企都在擴大朋友圈,國壽集團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以及京東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而人保集團則與IBM公司、華為、螞蟻金服、東軟集團以及網易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事實上,保險行業已經有諸多公司開啟了數字化轉型戰略,比如,同方全球在2015年就明確了全數字平臺發展戰略,持續加強對數字化發展的投入。去年年底其推出智能個險系統,是集在線銷售、在線服務、在線運營為一體的綜合數字化平臺,“截至去年年底,代理人渠道96%的業績通過該平臺獲得。”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同時,自2016年起,華泰人壽啟動二次轉型,數字化戰略落地,今年其兩大戰略重點即“業務協同”和“數字化”。
正如楊明生所說,當前數字化正以席卷一切的力量,重塑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商業生態,引發了全社會范圍內技術、制度、文化的深刻革命。業內人士認為,對于保險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險企正積極擁抱數字化。多家險企負責人表示,將加大數字化投入,但對于投入的規模量級,卻沒有險企愿意透露。
數字化有助降低成本
但實施尚存挑戰
數字化潮流不可逆,而且數字化也給險企帶來了短期內看得見的益處。例如,提升顧客滿意度、降低展業成本等,但險企實施數字化戰略也存在一些挑戰,數字化對險企的長遠影響可能會發生更加復雜。
全球同方負責人表示,保險的數字化進程不是簡單的流程改造或個別的產品“觸網”,而是以科技驅動,推進公司從戰略、文化至組織、能力各方面的價值鏈重塑。有業內人士指出,數字化戰略需要建立數據引導決策的思維,采用數字技術優化運營流程,應用數字化手段加強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同時,除了提出目標和概念,還需要在落實中有所突破,例如,險企必須突破傳統的經營思維,要真正落實服務客戶的意識,如果服務意識跟不上,即使險企的技術手段進步了,仍難以提升客戶滿意度。
險企數字化轉還可能受制于人才的匱乏。相關研究表明,目前中國的保險企業在人才和組織方面仍普遍面臨數字化人才短缺、未能建立適應自身發展階段的數字化組織架構等痛點。既懂得保險業務,同時在大數據分析能力、數字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又有所長的綜合性人才還較為缺乏。
此外,數字化對險企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并不一樣,長遠影響可能更加復雜。《證券日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麥肯錫去年在一份報告中提及一個案例——汽車保險是最先受到數字技術影響的保險板塊,在過去五年中,美國汽車保險公司的利潤平均減少了42億美元,其中費用和損失持續超過保險費。如果險企未能使用數字技術來提高效率和有效性,那么他們要面對的可能是進一步的年度利潤下降,降幅約在0.5%和1%之間。而如果數字化進程較為領先,短期內可以幫助險企改善利潤。
“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數字化現有業務,一個大型險企可以在五年內將利潤翻倍”,麥肯錫報告指出。然而,從長期來看,傳統業務的收益將遭遇沖擊,因為傳感器和遠程信息處理的使用或使得自動駕駛汽車將責任轉移給制造商,從而風險更小。15年后,個人汽車傳統保險線的利潤可能比峰值下降40%或更多。
因此,對于險企來說,積極實施數字化轉型是當前的必選動作,而從長遠看,也需要應對數字化帶來的新挑戰。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