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中國銀行業已連續兩年處置不良資產超3萬億元,2021年全年共處置不良資產3.1萬億元,2020年共處置3.02萬億元。2017年至2021年,中國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1.9萬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成效顯著,處置力度加大、處置方式多元、處置效率提高,不僅化解了銀行信用風險,為銀行“減負”,也使得信貸增長有了新的空間,能更好地將新增貸款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經濟穩步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關于今年銀行業的資產質量與不良處置形勢,分析人士判斷,目前,我國銀行業存在不良資產反彈壓力。各項穩增長政策出臺落地,有望對沖這些反彈壓力。預計銀行業綜合運用傳統處置和新型處置工具,多措并舉壓降不良資產,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
不良資產處置取得顯著效果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近年來,在監管部門指導下,銀行業加大不良資產的認定和處置力度,不良資產處置方式更加多元化。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小幅反彈后,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下降并維持在較低水平。這表明相關措施對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5%,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較2018年同期下降0.12個百分點,回歸2017年初的水平。
“不良貸款率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間依然保持穩中有降趨勢,體現了不良資產處置的顯著效果。”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鄭忱陽認為,近年來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成效顯著,處置力度加大、處置方式多元、處置效率提高,不僅化解了銀行信用風險,為銀行“減負”,也使得信貸增長有了新的空間,以更好地將新增貸款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經濟穩步增長提供有力支持。
處置不良貸款力度加大有“一箭多雕”的作用。首先,可以緩釋、化解銀行信用風險;其次,可以使信貸增長擁有新的空間,因為每處置一個單位的不良貸款就相當于騰出新的一個單位的貸款空間,可以為經濟快速恢復增長創造有利條件。
“通過不良資產處置,減少對銀行經濟資本的占用,可以提高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從而讓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婁飛鵬說。
銀行業資產質量水平相對較好
鄭忱陽認為,當前銀行業資產質量穩中向好,但不同機構之間存在分化。隨著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增強,企業和個人客戶的還款意愿及能力提升,經濟主體的信用風險有所下降;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顯著提升,通過前瞻性布局、結構性調整、高效率處置、金融科技賦能等手段積極應對疫情期間的資產質量下行壓力;監管部門對于資產質量的認定越發明晰,出臺多項利好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速處置不良資產,潛在風險比例不斷降低。
“在此背景下,預計未來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向好趨勢將長期不變,風險抵御能力不斷增強。”鄭忱陽坦言,部分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依然不容樂觀,在前期相對寬松的信貸環境下,部分中小銀行資本管理意識薄弱,規模擴張力度較大,其主要客戶多為區域性的中小企業,信用資質、風險管控能力相對較差,可能造成信用風險集中度較高,后期或加速釋放。
婁飛鵬表示,目前來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有所增長,但在銀行業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率總體維持在較低水平,資產質量總體水平相對較好。
銀行將多措并舉處置不良資產
銀保監會2022年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妥善應對不良資產反彈;持續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并重組,支持加快不良資產處置。
鄭忱陽說,今年的不良資產反彈壓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應延盡延政策到期后的小微企業信用風險,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的理財非標不良資產回表,面臨融資約束和需求不振的部分房地產企業,以及“雙碳”目標下高碳企業的轉型風險等。
關于今年的不良資產處置,光大證券研究所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銀行經營面臨新挑戰和新風險,原有風險和歷史包袱也還會釋放。此種形勢下,預計今年銀行業風險處置仍會維持一定強度,預計處置不良資產規模仍會保持在3萬億元以上。
分析人士預計,銀行業將綜合運用傳統處置和新型處置工具,多措并舉壓降不良。
婁飛鵬認為,銀行業需要通過不良貸款清收、不良貸款核銷、不良資產轉讓、市場化債轉股等多種方式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區域性、行業性不良貸款防控壓力相對較大,需要妥善處置。
鄭忱陽表示,銀行業將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在符合監管部門規定和要求的情況下,采取應核盡核政策;持續完善清收機制,配備專業清收隊伍,給予一定的激勵保障,提高清收效率;穩步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發行力度,提高資本市場運作能力;加快債轉股風險資產處置,創新債轉股業務模式,加強與銀行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的合作;積極嘗試單戶對公不良轉讓和個人不良批量轉讓等。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