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A股上市銀行即將迎來業績“季考”。10月20日晚,常熟銀行(601128)披露業內第一份2021年三季度報告。
根據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常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為56.33億元,同比增長12.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6億元,同比增長1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6.64億元,同比增長18.97%;基本每股收益為0.61元/股。
行業基本面穩健向上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常熟銀行具有60多年歷史,經過多年努力,該行現已發展成為專注于縣域金融領域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該行服務的客戶中,超過99%是小微客戶。截至2021年9月末,常熟銀行總資產規模達2414.63億元、同比增長15.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達192.16億元,同比增長7%。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常熟銀行不良貸款率0.81%,較去年末減少0.15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521.37%,較去年末增長36.04個百分點。
對此,有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常熟銀行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2.96%,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4.4%,相對于上半年繼續保持提速的態勢。從資產質量方面來看,橫向比較該行具備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整體來說,業績逐步提速,資產質量較好,不良率呈下降趨勢。該行立足于蘇州,作為長三角制造業中心,中小企業的發展,是銀行業穩健發展的后盾,當前銀行整體估值處于較低位置,對于業績穩步提升,資產質量較好的銀行來說,將受到機構的格外關注,在股價上也會率先得到體現。”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除常熟銀行外,同日平安銀行、杭州銀行陸續也發布了三季度報告,1月份至9月份,其凈利同比分別增長30.1%、26.16%。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在研報中表示:“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累積利潤同比增速能夠維持在同比12.7%。假設銀行風險成本計提與半年度持平,則行業原始可釋放出的利潤仍然能夠維持在12.7%,另由于行業資產質量仍維持改善趨勢,風險成本實際可釋放出的利潤其實會更高,部分個股的利潤釋放甚至能到30%以上,但預計銀行出于審慎原則,對最終的利潤釋放幅度會做相應的調整,以豐補歉。但總體而言,行業基本面穩健向上可期。”
國泰君安分析師張宇亦在研報中表示:“三季報有望成為銀行股四季度潛在修復行情的催化劑。具體來看,營收端有息差同比降幅收窄的支撐,銀行三季報的營收增速(單季和累計口徑)有望繼續向上,核心驅動來自息差同比降幅的收窄;利潤端兼有維持穩定的意愿和能力,銀行三季報的利潤增速(累計口徑)有望與中報水平保持相對平穩。”
對于銀行的資產質量,戴志鋒和張宇均認為,三季度銀行資產質量繼續改善,撥備有釋放利潤的空間,不良整體出清向好趨勢不改。
機構扎堆調研中小銀行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三季度以來,機構對銀行股調研較為頻繁。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共計17家銀行獲調研機構“光顧”,均高于第一季度和第二機構的被調研機構數量,且17家銀行均為區域性中小銀行。
縱觀三季度獲機構調研的銀行情況,杭州銀行三季度共吸引機構調研總量達到146次,蘇農銀行和常熟銀行也不落下風,三季度調研總量分別達到58次和55次。
從調研內容看,銀行資產質量、零售業務發展、負債端成本控制等是機構調研的重點。此外,中間業務、財富管理以及數字化轉型等也是機構關注的方面。
從被調研銀行的分布看,均為區域中小銀行,呈現兩年內上市的“次新”銀行占比高、來自江浙滬及沿海經濟發達區域占比高的特征。
“過去三個月來,機構加大對上市銀行的調研力度,尤其是針對城農商行,可見機構對銀行板塊的關注程度。銀行作為順周期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與地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且相關區域內市占率高,息差水平、資產質量往往會率先得到改善,在發力零售、財富管理,業務下沉、差異化競爭中顯現優勢。”上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當前銀行股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市凈率(PB)僅在0.65倍左右,四季度銀行股有望迎來房地產政策執行層面糾偏、寬信用信貸超預期和銀行三季報等利好催化。”
(編輯 上官夢露)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