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12月9日,新浪財經2020年會暨第13屆金麒麟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聚焦“十四五”——構建新格局重塑新優勢。論壇期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秘書長韓永文發表了題為《促進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良性互動》的主旨演講。
韓永文表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深入分析國內國際形勢,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特別是我國比較優勢的變化,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一個重大戰略選擇。
在韓永文看來,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加快培育內需市場體系,增強自主自強的國內市場供給體系,提高市場供給與市場需求的適配性。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矛盾的關鍵。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什么時候都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必須通過不斷地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的活力與動力,不斷地發掘市場需求潛力,增強市場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支撐。”韓永文說。
第一,要繼續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放松,并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韓永文認為,目前我國多數產業供給能力相對過剩的問題仍然存在,區域間生產力布局同質化、和競爭無序仍很普遍;多數生產領域存在著結構性生產能力過剩和結構性供給不足的矛盾問題。雖然前幾年的去產能改革在消除落后和過剩產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有效解決。
“市場盲目沖動、行政力量盲目支持,助長無效資源配置和低端制造盲目發展的情況仍然屢見不鮮,低端、落后產能在區域間轉移、交易的情況還時有發生。仍需要重視和解決供給結構不平衡、長短板不均衡,特別是要解決好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供給能力薄弱、技術供給不足、關鍵技術缺失的矛盾。”韓永文說。
同時,韓永文表示,要更多地用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推進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用市場的力量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和理性競爭,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市場動態平衡。
第二,要積極釋放居民消費市場潛力,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基礎支撐能力。
在韓永文看來,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擴大消費需求是未來支撐我國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基點。“十四五”期間,我國應該在大幅度提高社會最終消費比率上下更大功夫。
韓永文指出,近幾年我國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上升,但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為55.4%,其中居民最終消費比重僅為38.8%。這兩個比重與最高年份1983年的67.3%和53.2%相比分別相差11.9個和14.4百分點,與國外發達水平相比,低20個百分點左右。“十四五”期間,應該通過推進系統化的改革和政策安排,加速扭轉這種不協調的發展局面,使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真正成為穩定和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
韓永文認為,“十四五”期間要把促進、擴大消費的著力點,放在大幅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上,力爭使中等收入群體達到6億人左右,使中等收入群體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29%上升到40%。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將會對擴大消費市場、提高潛在經濟增長率形成巨大推動。
“為此,需要深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確保居民收入有較快和合理的增長。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發揮收入分配制度在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進步進程中的重要基礎性作用,加緊理順收入分配體制,系統性思考、設計、深入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重視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更加重視較大幅度提高勞動者的工資性收入水平。”韓永文說。
第三,要堅持以發展實體經濟為重點,特別是要堅持不懈地推進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發展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也是我國立國強基之本。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新發展格局,必須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尤其是要放在發展制造業上。”韓永文說。
韓永文指出,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出現了逐漸弱化的趨勢,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出現了“去工業化”傾向,以及不切實際地過多使用現代化和“智能化”制造,撕裂勞動力資源配置和社會就業結構,使社會就業結構失衡矛盾增大;金融機構過度擴張、金融業自我循環、不合理的資與資本配置引發經濟“脫實向虛”,都使中央關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被弱化;一些虛擬經濟發展形成了對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無序擠出,實體經濟發展的盈利空間被不斷擠壓、蠶食,線上擠線下、網絡擠實體、假冒品牌假冒產品擠壓誠實守信收法經營;金融業的高利率、高盈利使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成本加大,利潤攤薄,許多中小企業經營舉步維艱,這種扭曲的市場結構嚴重影響發展實體經濟的積極性。
“需要有針對性地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進行規范,努力消除這些不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市場障礙。”韓永文表示。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