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2018年5月29日,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授牌簽約儀式在金融街論壇上舉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陰和俊代表市政府為創新示范區授牌,啟動示范區建設。同時,陰和俊發表了“引領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全國科創中心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主旨演講。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翟立新與西城區人民政府區長王少峰簽署了共同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合作協議。
陰和俊在主旨演講中提到,從全球發展趨勢來看,金融科技已經成為國家金融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在更高水平上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支撐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所在地,兼具科技與金融兩個重要元素,具有發展金融科技的良好條件和現實需求。
未來,北京市將編制《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2020)》,將示范區將建設成為以金融監管科技為核心,金融創新應用領域為支撐的產業集聚格局,成為引領國際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防控金融風險的重要引擎。
金融科技發展有其自身規律。金融科技生態體系主要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科技板塊、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的高科技企業和提供專業服務的相關機構,在發展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方面,西城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北京金融街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優勢明顯。金融街已建設成為集決策監管、標準制定、資產管理、支付結算、信息交流、國際合作為一體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聚集了“一委一行兩會”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影響著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政策、信息大都是從這里發出,對以監管科技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發展具有天然的集聚力,對金融科技發展可以提供強大政策支撐。
目前,金融街共有各類金融機構1800多家,形成以具有行業領導力的金融機構為骨干、多種金融機構協同發展的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以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起步最早、研究最深,目前紛紛醞釀科技業務條線獨立拆分,能夠充分支撐金融科技產業快速發展。
西城區金融科技產業基礎雄厚,創新活躍。人民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中證登、中債登、網聯清算等國家登記、結算金融基礎設施都位于金融街,能夠為監管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西城區同時聚集了一批產權、資產交易和結算等高端要素市場,如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京產權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所,中國水權交易所、中國林權交易所等。
示范區內金融科技企業創新活躍,2017年中關村西城園金融科技企業已經超過200家,收入突破千億元,人均收入、人均利潤、利潤率等各項指標居于領先地位。金融科技產業已具規模,形成了監管、渠道、運營技術、第三方支付和安全保障產業鏈,培育出聯動優勢、梅泰諾等一大批新型金融科技企業。人才資源基礎雄厚,西城區金融從業人員近23萬人,中關村西城園高新技術企業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其中中高級職稱以上的科技人員占20%以上,是全國高層次金融、科技人才聚集區。
西城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集中,示范區區位優勢明顯。西城區有豐富、優質的公共服務和專業服務資源保障,對標紐約“硅巷”之于華爾街,倫敦“硅環島”之于東區金融城的國際經驗,毗鄰金融街和中關村科學城的中關村西城園(示范區范圍)具有金融與科技資源匯聚的綜合區位優勢,動批及周邊地區110萬平方米的空間資源,此外便利的交通、居住、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等配套為金融科技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綜合區位優勢十分突出。目前示范區內重點樓宇加速形成金融科技業態,重點樓宇金融科技企業聚集態勢明顯,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360企業安全集團等一批重點機構和企業落戶示范區,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下一步,中關村管委會、西城區政府將全力落實市政府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示范區建設方案,按照近、中、遠期“三步走”方針,著力構建監管科技創新體系、產業發展創新體系、標準化創新體系、研發及應用創新體系和營商環境創新體系等“五個創新體系”,通過實施金融科技監管的“金眼工程”、金融基礎設施的“金基工程”、金融風險防控的“金盾工程”、“1+3+6”金融科技產業集聚工程、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工程、新興金融科技業態創新工程、金融科技助力產業升級工程、金融科技標準體系建設工程、金融科技國際標準化引領工程、金融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前沿成果應用展示示范工程、金融科技專項政策支持工程、全方位營商環境塑造工程、金融科技資本支撐工程、示范區城市品質提升工程、金融科技國際化融通工程等“十六項工程”,逐步形成金融監管、產業發展、業界標準、應用展示和服務創新“五項國際示范”,逐步將示范區打造成為全球防控金融風險、引領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成為國際金融科技制度標準策源地與創新人才首選地。
示范區將著力推進專業服務創新。支持專業服務機構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豐富專業服務內容。鼓勵專業機構在技術創新、投融資、知識產權、信用評估、成果轉化、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法律保障、審計支撐、專業培訓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創新服務。落實“金融科技專業服務雙十計劃”,每年評選表彰不少于10家頂尖專業服務組織,開展項目評估、融資擔保、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產權等10項亟需的專業服務。
示范區還將推進政務創新服務。實施“親情卡”服務機制和金融科技機構專業服務代辦制。確定“一企一員”(一個企業確定一個專員全程服務)服務制,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專員化、全程化”,實現金融科技機構不出示范區就可享受注冊、稅務、統計、高新認定等政務服務。同時,出臺支持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金科十條”),將分別從專業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孵化加速、資本支持、標準制定、應用場景、監管試驗、人才引進、空間提升、國際交流等十個方面支撐示范區各項建設任務順利推進。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