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1年11月25日國院的講話、12月3日央行、國院、銀保監(jiān)會的講話、12月6日的中政會議、12月8日至10日經濟工作的會議、12月10日銀保監(jiān)會、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xié)會的會議、12月11日統(tǒng)計局的講話、12月13日央行的會議,涉及的房地產、政策、金融、信貸、土地、房貸內容表述。
2021年12月25日住建部的會議、12月25日央行的四季度例會、12月27日央行的會議、12月27日財政部的會議時間房地產、政策、金融、信貸等表述、政策短周期、經濟與房地產市場形勢定調2022年房地產市場來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肯定是房價、政策、樓市、房企、投資、回報、價值區(qū)域。
12月27日上午,老漢參加了一個部委組織的專家視頻會議,預計2022年房地產大方向,一是樓市調控政策松動,放需求。二是金融、信貸放水,解流動性緊張大盤。三是融資局部松動,優(yōu)質企業(yè)先貸。四是購房刺激限于首次、改善。五是房企風險依存,并購、資產處理并存。六是市場探底,量價先抑后揚。
下午,老漢對2022年房地產趨勢預測,跨周期+逆周期結合調節(jié),房地產不會大漲大跌。探底之年,全國樓市總體比2021年好,全年房價上漲2%-3%左右。金融監(jiān)管、融資緊松有度,房地產并購、重組、物業(yè)分拆上市加快。
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制+債務到期三大壓力,降準降息,國企、央企、城投搶地、接盤,保復工保交房,外資抄入房地產。部分房企流動性危機,債務違約,自救依然是首選的策略。政策主基調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限購限貸限價雙向放松、房地產稅試點。
三大都市圈(長三角、粵港澳灣區(qū)、成渝)的樓市,成全年亮點區(qū)域。剛需、改善之年,一二線城市率先見底回升,三四線城市冰火兩重天,城市新分化。商品土地供應下降,一二線城市一手房交易為主,地價大漲。城市更新法規(guī)條例出臺,長效機制、長租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
今天,老漢對2022年樓市預測進行分析,增加新的預測內容。總體2022年,跨周期+逆周期結合調節(jié),房地產不會大漲大跌。這個主要是根據央行的例會、會議涉及到經濟、周期形勢、貨幣、金融、信貸、房地產內容的表述,作出對房地產走勢的總體判斷,穩(wěn)中求進,就是經濟、房地產的中心主題,穩(wěn),是2022年的宏觀政策目標。
一是探底之年,全國樓市總體比2021年好,全年房價上漲2%-3%左右。經濟六穩(wěn),房地產三穩(wěn),貨幣、信貸放松,房價穩(wěn)中上漲。2022年的經濟基調是穩(wěn)中求進的保穩(wěn)長之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不會比2021年差,房地產數據創(chuàng)新高,降中趨穩(wěn)。總體看,房地產市場上半年尋底,下半年平穩(wěn)。
投資、消費是保增長的火車頭,房地產與基建、制造業(yè)、住房消費是保增長的引擎器,貨幣、財政、稅收、樓市四大政策全面托底,防止爆發(fā)債務、金融系統(tǒng)風險。因此,房地產才是保增長的支撐,是解決地方財政、地方債、基建資金的主要來源。
決定房價的最關鍵因素是政策,其他是土地供應。其他的因素是供需關系、庫存、貨幣、利率。總體看,2022年全國房價漲幅在個位數,預計2%-3%左右之間上下波動。2022年全國平均房價進入1萬元常態(tài)時代,商品房銷售成交量與成交金額保持著高位運行水平。
二是金融監(jiān)管、融資緊松有度,房地產并購、重組、物業(yè)分拆上市加快,外資抄入房地產。房企洗牌加劇,三條紅線+還債高峰+金融監(jiān)管,大房企迎來并購與收購及重組時代,上市公司、保險、信托、基金的資金進入房地產之門短期堵塞,房企的合作與聯(lián)合開發(fā)及代建潮、物業(yè)分拆上市高潮來臨。
人民幣貶值之下,房地產依然是最好的資產配資。房地產行業(yè)洗牌加劇,金融監(jiān)督趨緊與大環(huán)境的之下,中小房企與大房企都會面臨洗牌加劇,不排除房企破產、倒閉數據創(chuàng)新高。受到規(guī)模化與土地集中化的影響,市場集中度上升。而未來轉型與經營及發(fā)展的需要,房企密集多元化加快,大玩房地產+法。
三是部分房企流動性危機,債務違約,自救依然是首選的策略。2020-2021年,房企資金鏈斷裂、暴雷事件頻發(fā),20家房企銀行貸款、債券、票據、商票、信托貸款、美元債、理財產品違約不斷。考慮到銷售回款、融資放松力度范圍、債務到期、金額大小,2022年部分房企的轉金流動性風險依然存在的。
四是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制+債務到期三大壓力,降準降息,資金緊張房企賣資產,國企、央企、城投搶地、接盤,保復工保交房。穩(wěn)杠桿率之下,房企的融資不會一刀切的收緊,房企日子過得相對好些。房企終于迎來喘息時刻,資金緊張局面緩解,債務壓力下降。
預計2022年中國貨幣、信貸、房地產金融政策總體放松,降準、降息,下半年的商品房銷售款監(jiān)管放松,銀行信貸、海外融資、信托、基金、保險的融資監(jiān)管政策有望調整,融資利息有望下降,房企的資金好轉,債務壓力逐漸下降。
五是政策主基調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限購限貸限價雙向放松、房地產稅試點。房住不炒未來五年的基調之下,精準化調控,有緊有松是主要調控方式,由因城施策轉變成因區(qū)施策、因人施策。剛需與改善依然是政策非管制對象。限價、限簽、限貸、限購政策因人才、落戶放松而出現(xiàn)名存實亡。
熱點城市調控,政策以供應端為主,非熱點城市,政策以上需求端為主。全面落實精準化調控之年,因區(qū)施策、因人施策的方向,調控有松有緊。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將收回,調控政策有望微調,區(qū)域性限制政策收回、或者突破。不要指望4萬億或2萬億刺激政策,也不要期望限制性政策一次性的全面取消。
一季度以上低迷,有可能出現(xiàn)大力度樓市政策放松。首先是限價、限簽、限售最先收回或普通住宅標準、公寓政策調整,人才住房限購全面放開,商品房預銷售款監(jiān)管放松。之后是房貸首付,房貸利率下調,或公積金貸款放松,房企融資放松,首套與改善的稅費優(yōu)惠。
最后是限購、限貸、限商住的政策收回或放松或社保、納稅年限調整。為鼓勵首套和改善性的合理住房及防止三四線城市持續(xù)低迷,出現(xiàn)庫存過高、供應過剩、人口流出嚴重,賣地困難,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有可能會出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的政策,包括金融、稅收、財政、戶口、人才等政策。其中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搶奪更加激烈,另外是全國性的大城市人口爭奪戰(zhàn)會再次新一輪打響。
財稅制度有突破,房地產稅試點。試點的房產稅不會轉正,不動產空置稅、不動產遺產稅繼續(xù)理論探究。房地產稅、試點的房產稅2022年不會立法、開征,房地產稅可能試點。同時不動產空置稅、不動產遺產稅不會立法、開征,繼續(xù)理論研究。
六是三大都市圈(長三角、粵港澳灣區(qū)、成渝)的樓市,成全年亮點區(qū)域。大城市群+大都市圈+大基建利好,三、五大都市圈(長三角、粵港澳灣區(qū)、成渝、長江中游、京津冀)成樓市亮點。五大城市群+二十四大都市圈+九大國家中心城市房價穩(wěn)中上漲。五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龍頭城市,及中心與龍頭城市的周圍城市,樓市量價上漲。
基建將圍繞著是19個城市群、24個都市圈進行高鐵、地鐵、輕軌的建設,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粵港澳大灣區(qū)、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的城市與國家中心城市量價上漲、長江經帶的中心城市房價有望提前復蘇。因此,上面的企業(yè),是安全的。
七是剛需、改善之年,一二線城市率先見底回升,三四線城市冰火兩重天,城市新分化。戶籍放寬、取消+人才政策,一線、強二線率先見底、平穩(wěn)上漲,弱二線、強三線復蘇,弱三線、四五線分化,投資性+流動性弱。信貸放量+需求釋放,節(jié)后樓市一二線城市現(xiàn)“小陽春”,量價企穩(wěn)。
大中城市的人口紅利,戶籍放開+人才政策,城市分化嚴重,北京等一線、強二線城市繼續(xù)穩(wěn)漲。人口的流動與人才的吸引之下,繼續(xù)出現(xiàn)城市分化,一二線城市量價齊漲,三四線城市量價平穩(wěn)。沿海與東北、西北等地區(qū)持續(xù)分化,好的更好,差的逐漸變好。
八是商品土地供應下降,一二線城市一手房交易為主,地價大漲。一線與強二線以二手房交易為主,存量成市場主角。房企“高負債、高周轉、高杠桿”的發(fā)展模式受限,千億房企繼續(xù)擴容,市場集中度上升,房企多元化加快,大玩房地產+法。
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繼續(xù)迎大火爆,成為大房企攻城略地的主要區(qū)域,三四線城市成為中小房企的主戰(zhàn)場。特別五大的中心城市及周圍樓市必迎來大爆發(fā),量價創(chuàng)新高,土地市場火熱,土地價格創(chuàng)歷史新高。全國500強房企集中于二大城市群瘋狂搶地。
九是城市更新法規(guī)條例出臺,長效機制、長租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人口+土地+金融+政策的紅利不斷收縮,產品+管理紅利來臨(雕琢產品、深耕市場、客戶至上)。保障房年+棚改年進入收尾期,開啟最強城市更新年,房企回歸一二線,“三改”迎來春天。一二線的城市更新+三舊改造迎來春天,開啟黃金的春天。
保障性住房與棚戶區(qū)改造的開工收官年,輪到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發(fā)威。住房制度改革推進,住房保障立法,住房供應體系完善,租賃市場、共有產權市場、長租市場迎來規(guī)范整治年。長效機制的建設,不動產登記制度、住房信息系統(tǒng)聯(lián)網還需要完善,不動產評估系統(tǒng)還需要完善。
住房制度與住房供應體系上,主要是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公租住房、經濟適用房、人才住房、限價房的住房制度、供應體系完善為主。土地制度在集體經營性用地上市、租賃住房用地、共有產權房用地上做文章,不會有根子上的改革。金融制度則是繼續(xù)保持開放與改革。房地產法律制度不會有太大的改革,《城市更新法規(guī)條例》出臺、《城鎮(zhèn)住房保障條例》、《住房租賃條例》納入立法計劃。
十是房地產支柱產業(yè)位置100年不變,依然是基礎、先鋒、主導、支柱產業(yè)。考慮到經濟增長動力與發(fā)展模式、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改革,需要長期的時間,及城鎮(zhèn)化的完成還需要很長時間及土地供應模式,城市化的過程看,房地產支柱、房價未來100年的趨勢不會改變的。
房地產對經濟、財政、債務、金融的貢獻大,涉及57個相關產業(yè),是中國最大的實體經濟、制造業(yè),房地產“夜壺”保增長,實質上就是說明房地產依然是支柱產業(yè)、先鋒產業(yè)、基礎產業(yè)、主導產業(yè)。相信未來100年內,房地產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yè)位置不會動搖。
(作者謝逸楓,系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chuàng)新中心... |
12:12 | 協(xié)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jié)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yè)績說明會:加強研發(fā)...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yè):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yè)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