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不是每一家房企都是幸運兒,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房地產行業“大魚吃大魚”的進程,繼融創收購萬達、世茂房地產收購福晟后,又一場實際并購規模達數百億元的“世紀交易”已在談判中。
5月13日晚間,泰禾集團發布了五則公告,核心是公司控股股東泰禾投資正在籌劃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交易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這幾則公告透露兩個重要信息,引入戰投的代價可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黃其森讓出控制權,新股東主業可能是房地產。
“客觀地說,泰禾集團的基本面還是不錯的,債權債務干凈,沒有表外債務永續債的坑。”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若沒有被逼債,可能不會走到這一步。
新股東主業或是地產
若成功獲取泰禾集團的控制權,意味著拿到了恒大、萬達等一批行業巨頭夢想著回也回不去的A股上市平臺。對于這個入場者,據泰禾集團公告披露,此次擬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的主要經營業務中包含房地產業務,本次籌劃的交易涉及有權部門的事前審批。外界傳言稱,或許是一家帶有國資背景的世界500強企業。
按照泰禾集團停牌前后股價計算,投資者若通過二級市場取得控制權,將支付30多億元,加上負債,新股東要付出的實際成本可達數百億元。不難看出,這將又是一場房地產行業的“世紀并購交易”。
截至2019年底,泰禾集團的有息負債水平從2018年底約1380億元下降至960億元,同比下降約30%;凈負債率243.76%,下降約140個百分點,杠桿率下行趨勢明顯,但其資金鏈緊張問題確實由來已久。
四五年前,泰禾集團開始發力,“南征北戰”擴充土地儲備,迅速升至TOP30。但2017年拿的一批高價地為其埋下了隱患,當2018年樓市進入深度調整期時,因定位做4億中產階級的生意,泰禾的高端項目周轉過慢,資金問題浮出水面,金融機構對其資金狀況擔憂加劇。
為了回籠資金,黃其森的第一步戰略是縮減投資,近一年多幾乎沒有拿地;第二步是賣項目,從2018年末到2019年,泰禾集團陸續出售十多個項目,總回款超過百億元;第三步是引入戰投。有消息人士稱,從去年下半年計劃引入戰投到現在,真正有實質性動作的談判都集中在這兩個月。
房企格局加速生變
事實上,隨著地產行業的起起伏伏,險資入股、房企間的收并購動作頻繁,但在資產變現的過程中,收購方多多少少難以解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在這一方面,從泰禾集團公開的股權結構來看,相對簡單。目前,泰禾投資、黃其森夫人葉荔、黃其森妹妹黃敏為一致行動人關系,共持有泰禾集團62.54%的股份。因此,黃其森在泰禾有絕對話語權。從資產價值來看,泰禾所有項目布局在一、二線城市,可售貨值超過4000億元,且拿地早、地價低,利潤空間大,是房企在疫情下重回一、二線戰場想吞下的“肥肉”。
僅就2020年來看,泰禾集團可售貨值達到2500億元,以60%的去化率計算,其帶來的現金流規模也將在千億元量級。有消息人士表示,若新股東主營地產業務本身也過硬,能補強“短板”,泰禾的巨額貨值得到盤活,其收益也會有保證。
值得關注的是,從整個行業發展軌跡來看,在TOP20房企中,不乏引入戰投緩解資金難題后,輕裝上陣的先例。2015年,中國平安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中交入主綠城中國成為第一大股東;2018年,中國平安先后兩次入股華夏幸福,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助力其探索商業地產新業務,這類先例并不少見。
“仔細研究排名TOP10或TOP20的房企,六成以上有國企央企背景,到了TOP10甚至TOP5這個現象更加明顯。”同策集團首席分析師張宏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排名TOP20的房企來講,規模越大門檻也就越高,尤其民營房企要想新進入TOP10或者突破TOP5,難上加難。這背后折射出一個現象,大牌的民營房企想要生存發展,要找個國資背景企業當靠山。
在張宏偉看來,“中交+綠城”即是上述模式的現實版。他表示,從以前房地產領域幾場“世紀交易”對行業的沖擊來看,經過對收并購資產的消化和釋放后,可能會影響到TOP10甚至TOP5房企市場格局的變化。
(編輯 張偉)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