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遭應用商店下架后,人人視頻又卷入內容下架的風波中。據用戶反映,人人視頻上大量影視劇正在消失,包括熱播新劇《洛基》《致命女人》《頂樓》等熱門劇。據相關報道稱,消失的內容達到九成之多。
一位文娛公司創始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人視頻大量內容被下架或因以下兩點原因:一是版權問題,人人視頻起家是“野生字幕組”,原本是盜版大本營,盡管近年來逐步走向正軌,但業內對其歷史內容是否存在版權糾紛仍存質疑;二是審查問題,人人視頻的主攻方向是海外劇,我國對海外劇引進有嚴格的審查制度,因為國外是有分級制度的,所以涉及成人的內容在引進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適當刪減,如果沒有經過審查就直接上架,可能會傷害低齡觀眾的身心健康。
一個月前剛完成第8輪融資
人人視頻團隊出自“人人影視字幕組”,后者已于今年2月3日因侵權盜版問題被上海公安部門查處。2017年,人人視頻與人人影視字幕組因種種矛盾分家。天眼查APP顯示,人人視頻總共進行過8輪融資,其中6輪是在與人人影視字幕組分家之后完成的,投資方包括小米集團、今日資本、辰海資本、百度視頻等巨頭。最近一次是今年6月16日完成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小米集團、快手戰投。
當大家都以為人人視頻已經走上正軌時,平臺突然下架了大量影視劇令用戶措手不及。
“我的會員白買了!”人人視頻的會員用戶古月(化名)向記者表示,為了看《致命女人第二季》,她于6月中旬購買了人人視頻的季度會員,花費40元。但目前《致命女人》前兩季都無法播放,同時古月收藏的《摩登家庭》《絕望的主婦》《邪惡力量》等視頻也都一齊消失。
據相關媒體報道,人人視頻此次下架的劇集數量達到該平臺總量的90%。
對此,人人視頻官方賬號在微博平臺回應稱,“因技術升級導致部分內容下架,如有會員問題可以聯系站內客服人員,還麻煩小可愛們再耐心等待下”。
面對這一回復,不少用戶表示悲觀。“會員或許可以退費,但是消失的內容恐怕上架無望了。”一位人人視頻資深用戶對記者表示。
有數據顯示,如今人人視頻累計用戶1.6億人,日活用戶已經超過了5000萬人。目前,人人視頻VIP會員服務售價18元/月,會員權益包括“解鎖原畫”“免廣告”“專享劇集”“緩存加速”等。
古月告訴記者,人人視頻的廣告時間并不長,因此她購買會員的主要目的就是看“專享劇集”,“這與優愛騰(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平臺上‘會員專屬’的功能一樣,有部分視頻是非會員不能看的,如果想看就要成為會員。”
目前,古月還沒有聯系客服申請退會員費用,她想“再等等”。
海外劇灰色地帶將不復存在
人人視頻最近可謂“水逆”,6月初在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炮轟行業亂象,暗指部分平臺在未經審批的情況下播出HBO新劇《東城夢魘》。
部分平臺被解讀為人人視頻。該質疑發出后,人人視頻火速下架了《東城夢魘》。當時有用戶告訴記者,該劇在人人視頻上被刪得很徹底,即便是已經離線下載的內容也消失了。
6月6日,人人視頻突遭下架。盡管已下載的用戶使用不受影響,但是APP中的短視頻欄目“快看”宣布停更整改,該欄目前身名為“劇荒”。
7月18日,記者發現“快看”欄目已經重新上架,內容由“X分鐘內看完一部劇”的形式,轉變成影視內容混剪。不過,在AppStore的應用商店中仍未搜索到人人視頻,可見一個月有余,該產品仍未重新上架。
“產品下架意味著沒有用戶增量,這對一家流媒體平臺而言是致命打擊。”一位傳媒行業券商分析師表示,人人視頻從提供熱門美劇起家,目前國內流媒體平臺的主要收入來自廣告和會員兩個板塊,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版權費、制作費,人人視頻也是如此。
“人人視頻沒有自制劇,這意味著版權是其最主要的成本,該平臺目前供給的內容是海外劇,尤其是熱門海外劇,版權采購費用并不低。按照行業現狀分析,如果這些劇集都是正版,那么人人視頻可能一直處于虧損之中,而零增量或將加劇虧損。”上述傳媒行業券商分析師稱。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使用無版權的影視劇,可以低成本的快速聚集用戶,但法律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版權方、監管部門都在追查,未來海外劇的灰色地帶將不復存在。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