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20年來,這家企業在每個月初都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從未間斷。這家企業從一個小制造廠起步,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商;用一塊玻璃改變國內平板顯示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被業界盛贊“一片玻璃揚國威”;始終堅守“實業報國”之路,以振興民族品牌為己任。這家企業就是大型民營企業東旭集團。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東旭集團位于北京的總部,專訪了東旭集團董事長、中國平板顯示產業第一人——李兆廷先生,聽他講述東旭人如何突破技術封鎖,實現進口替代,保住國內玻璃基板產業根脈;如何帶領東旭從一個小制造廠發展為總資產達2000億元,涵蓋高端光電顯示材料等產業的大型集團。
從1億元到3000萬元
李兆廷在國家恢復高考不久成為大學生。1986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一家國企,從技術員做起,然后是工程師,30歲出頭便成為這家大型國企的副總經理。這在當時可謂鳳毛麟角。
但李兆廷并沒有安于現狀,當改革開放熱潮席卷全國時,果斷放棄了當時相對優越的職位,辭職創業。很多人對他不理解:“放棄這么好的工作自己創業,值得的嗎?”但他非常堅定自己的選擇。
他的目標是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做進口替代研發。這源于他在國企工作時候,經常被安排參與機械進口裝備的引進洽談工作。他發現,面對國外廠商的強勢,沒有技術的中國企業根本沒有議價權,為此吃了很多啞巴虧。為此,他決心做一家擁有自己技術、自己品牌的企業。
1997年,東旭集團有限公司起步于河北石家莊,32歲的李兆廷做起了進口設備國產化細分領域——電子玻殼裝備引進和技術創新的生意。在他的帶領下,短短幾年時間,東旭就成功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打開了市場的大門。
2004年,東旭一躍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電子玻殼裝備制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50%。安彩集團、彩虹集團、寶石集團等特大型CRT企業都是東旭的客戶。
在光電顯示裝備制造“國產化”的道路上,東旭初戰告捷。通過國產化,東旭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極大地提升了國內CRT產業的話語權。
“那個時候買一臺國外制造的研磨機,要花1億元人民幣。我們通過自己開發、制造,售價僅為3000萬元人民幣。”李兆廷談起這件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外國人能干的事情
中國人一樣能干成
電子玻殼研發制造的成功,沒有讓東旭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李兆廷深信,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決定著企業國內競爭乃至國際競爭的成敗。于是,李兆廷為東旭集團做出第二個重要決定:向液晶玻璃基板轉型。
2006年以前,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大家每天觀看的液晶電視、使用的液晶顯示器,上面的面板玻璃一度完全依賴進口,我國沒有自主生產能力。當時,美、日等國的4家企業壟斷了全球100%的市場。
因為該行業技術壁壘強、資金投入大,很多企業都望而卻步,但東旭卻迎難而上,因為李兆廷堅信“外國人能干的事情,中國人一樣能干成”。
言必信,行必果。2010年,東旭集團主導投資、設計、建設的國內第一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在鄭州建成,生產出我國首片國產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這不僅推動了“中國屏”的成功逆襲,促進了“缺芯少屏”中“屏”的問題的解決,也根本改變了國內平板顯示產業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國屏’使一臺液晶電視機的價格由萬元以上降到兩三千元”,李兆廷欣慰地對記者表示,東旭做成了很多企業想干卻不敢干的一件事!
對此,業界盛贊東旭“一片玻璃揚國威”。
中央領導曾高度評價:“東旭干成了央企該干卻沒干成的事”。
但東旭的崛起也刺痛了西方巨頭,2011年,具有160多年歷史的美國康寧公司為壟斷中國平板顯示市場,通過大幅降低產品價格和頻繁發起惡意的知識產權訴訟等手段,全面圍堵絞殺東旭。
看似企業之間的問題,實質是國家間尖端科技和產業地位的較量。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下,國務院組成談判小組,經過一年零十個月57輪正式談判,與美方達成和解,保住了民族光電顯示材料產業。
“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決定著企業競爭乃至國際競爭的成敗。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將成為中國從一個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著力點和決勝關鍵。”李兆廷深有感觸的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東旭已經擁有5代到8.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20余條,年生產能力約2000萬片產銷量穩占中國市場占有率首位、世界第四,一躍成為國內玻璃基板龍頭企業。
堅持
“每一個舉措都為了振興實業”
實體經濟要振興,誰能扛起振興路上的大旗?如果說實業是中國經濟之“根”,制造業是實業之“本”,那么企業就是制造之“基”了。
實業強,則國強。在采訪中,李兆廷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實業”。人們訪問東旭集團的官方網站,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實業報國”四個大字。
李兆廷堅守實業,不跟風賺快錢,這一點東旭人都知道。東旭集團常務副總裁李泉年告訴記者,“很多公司都在轉型做輕資產公司時,我們老板總是反著來,不盲目碰互聯網,不跟風口,其實這些行業來錢更快,但他一直沿著做實體產業的路徑不變。
20年來,在李兆廷的帶領下,東旭人始終不渝地堅守在實業領域,以“實業報國”為理念,以“創新開拓、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企業精神,在振興民族科技產業之路上,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東旭特色的民族企業發展之路。
目前,東旭集團的產業鏈主要圍繞國家戰略,布局涉國計民生的實體產業。已成長為集光電顯示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客車、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光伏發電、生態環保等多個國家戰略產業于一體的大型民營高科技企業。
“東旭每一個產業發展和技術研發舉措都是為了振興實業,從而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這樣才能讓產業、產品實現最大價值。”李兆廷對記者表示,未來,東旭將深入把握“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使自身已有的“實業報國”理念實現提升。
從關系國計民生、擁有高行業壁壘的顯示材料,到小投入大產出、布局未來的石墨烯產業化應用,再到以資源換市場、布局全國銷售網絡的新能源汽車,東旭正在迎來更為廣闊的前景和更為誘人的未來。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