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告顯示,同仁堂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76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84億元。
2025年第一季度,同仁堂通過推出新品、營銷改革等方式,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了經營業績的穩健增長。不僅體現了同仁堂的市場適應能力,也為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浙商證券披露的研報顯示,在一季度OTC(非處方藥)行業承壓,毛利率壓力大的情況下,同仁堂實現營收、業績增長實為不易。該研報顯示,預計2025年醫藥工業營收有望實現較好的雙位數增長;預計公司毛利率壓力有望在2025年陸續改善。
經營韌性彰顯發展定力 多維度破局成本困局
2025年第一季度,多重承壓的中藥行業上市公司迎來業績分化時刻。
從市場環境來看,今年第一季度,中藥行業上市公司正在面對較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在市場需求方面,2024年受醫保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藥店客流量出現下滑;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多類中藥材價格持續走高,其中天然牛黃的價格亦一路狂飆。
如是背景下,中藥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據Wind數據,72家中藥上市公司中,46家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8家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波動,同仁堂有效采取提質增效措施,仍然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公司經營基本面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經營業務保持穩健發展。
精耕細作的產業鏈結構和采購節奏成為“破局”的關鍵因素。公告顯示,同仁堂不斷優化原料采購節奏,庫存結構更趨合理,整體采購支出趨于平穩,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增長。
作為擁有三百五十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同仁堂在中藥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各種中藥材的產地分布、生長周期、用途特點、種植狀況、產量和用量信息等均能夠把握和保持較為合理庫存。
同時,對瀕危的、季節性較強的或市場波動較大的中藥材有較為充足的儲備,能夠一定程度上消減中藥材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
此外,今年3月份,同仁堂在“同仁堂日”活動中推出典藏版安宮牛黃丸和體培有機安宮牛黃丸兩款新品規產品。不斷優化產品線布局以及持續構建完善的產品矩陣,亦能夠幫助同仁堂增強市場競爭力。
數字營銷提升品牌聲量 人工智能賦能文化傳承
同仁堂今年第一季度實現“開門紅”,亦得益于其在生產供應體系的高效統籌與市場營銷策略的精準實施。
2025年以來,同仁堂加強統籌協調,結合市場銷售及庫存情況及時調整排產計劃。針對核心大品種實施“一品一策”管理,從部室到生產單位,成立專班保供小組,形成周調度機制,全力保障供應。
大興生產基地9g智能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可實時采集生產數據,監測生產設備運行狀態。各工序實現連線生產,從制丸到外包僅需2小時。中藥材前處理工序均混設備容量擴大4倍,單次混合量有力提升。新投入的洗烘灌生產線顯著提升生產效率。
在精準營銷方面,春節前夕,積極參加黨建聯盟新春年貨大集展賣活動,靈蘭雪露酒、同仁御酒、臻選私藏禮盒、三鞭酒及鹿鞭酒等產品備受矚目,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駐足選購;同時加大線上推廣力度,根據冬春季節用藥需求,重點提高感冒、補益、腸胃、兒科類藥品推廣力度,并陸續啟動情人節及三八節大促,根據促銷主題優化品種推廣結構,實現品牌及品種的多場景曝光。
同時,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正在進一步賦能同仁堂的品牌建設,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
今年3月份,同仁堂中醫藥知識圖譜V3.0正式上線。同仁堂中醫藥知識圖譜自2022年問世以來,不斷豐富知識,優化升級,不僅覆蓋了同仁堂全系統的產品,還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服務,讓中醫藥知識“觸手可及”。此次升級更新,體現了同仁堂對于中醫藥知識圖譜與AI大數據模型深度融合的積極探索。
未來同仁堂將推進更多應用場景的使用,為專業醫療服務人員提供中醫藥知識庫查詢和輔助診療知識服務。
利空因素逐步消解 持續推進精品戰略
展望未來,中藥材成本激增對相關企業帶來的壓力有望逐步消解。國家藥監局與海關總署近期聯合發布了《關于允許進口牛黃試點用于中成藥生產有關事項的公告》,宣布將對來自特定國家且符合標準的牛黃進行試點,以用于中成藥的生產。
浙商證券認為,未來隨著海外相對低價牛黃的進入,同仁堂成本壓力有望逐步緩解。
公告顯示,同仁堂會持續密切關注政策動向,積極研究、調研、論證有關政策的影響以及可行的實施路徑,適時調整有關采購和經營策略。
另外,公司將結合市場實際需求,繼續推出更多的精品系列產品,以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知名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在科研方面,一方面持續推動核心大品種的二次開發,通過循證醫學論證,研究開發重點品種新的適應癥,加速推進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的安全性評價研究和生產驗證工作。另一方面則在于針對醫療品種的科研,通過配合臨床循證醫學驗證等舉措,加強臨床試驗和適應癥的學術推廣。
此外,同仁堂還在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創新藥、經典名方開發和中醫藥特色研究,推動大品種研發成果應用;與多家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在臨床研究等關鍵領域探索,推動大品種研發成果產業化,提高產品的創新性和差異化,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展望2025年,我國中藥制造和銷售市場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同仁堂多年來深耕主業發展,形成包括中藥材種植、中藥材加工、中成藥研發、中成藥生產、醫藥物流配送、藥品批發和零售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
在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增長和技術創新等因素的推動下,中醫藥行業將邁入“量質齊升”的黃金發展期,同仁堂也將緊抓中醫藥產業新的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全產業鏈布局升級與創新轉化,推動中藥傳承與創新高質量發展。
(CIS)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