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馨悅
過去的一周,二級市場見證了基因療法CDMO(藥物定制研發合同外包組織)的高景氣度。而從長遠的價值投資角度來看,這種高景氣度還需要更多的產能去維持。
自3月22日,“中國基因治療第一股”和元生物上市以來,其股價連續大漲。截至3月25日收盤,和元生物報收23.01元/股,較發行價上漲73.92%。
某醫療投資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和元生物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獲得不錯表現主要是發行價低、目前市值低,更重要的是業務有想象空間。
2015年以來,全球基因治療行業高速發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6年到2020年,市場規模從5040萬美元增長到20.8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達到305.4億美元。對于大多數尚處于初創階段、資金有限的基因療法初創公司而言,尋求CDMO是一個頗具經濟性的考量。
但近日,畢馬威中國在最新發布的《“一次治愈式”基因療法》報告中指出,2020年,尋求外包細胞或基因療法開發和/或生產的生物技術公司面臨18到24個月的等待才能獲得現有CDMO的產能。
一面是處于融資熱的基因療法企業,另一面是還在準備擴產的CDMO公司,這種不均衡的情況到底何時能緩解?
3月25日,畢馬威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伙人于子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CDMO80%的能力用于支持臨床階段的項目,并沒有太多資源用于商業生產。從2021年的行業數據來看,產能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缺口:目前,全球商業化單個適應癥對AAV(腺病毒)和LV(慢病毒)病毒載體的需要至少有1-2個數量級缺口。
針對這種缺口,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調整策略,實現CDMO產能擴張。
國內企業大多通過自建或收購等方式擴充產能,以進一步滿足全球技術創新需求。如和元生物此次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中,近九成都計劃用于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據和元生物介紹,項目建成后,GMP生產線將大幅擴充,將增加77000㎡GMP平臺生產產能。大分子CDMO龍頭企業藥明生物也正在通過自建和收購不斷擴充產能,預計到2024年,其產能將由2020年的54千升迅速提高至430千升。
“未來幾年,CDMO行業將加快各項產能的擴張,同時隨著全球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的加速,必將會有足夠多的訂單消化產能,中長期無須擔心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于子龍稱。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不乏像藥明生物這樣從藥物研發跨越到基因療法的CDMO企業。畢馬威生命科學行業總監買馨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從事研發,還是生產,兩者差距都很大。且從市場需要來看,目前國內需求較少,主要來自于國外需求,進入基因療法市場需要面臨已經十分激烈的競爭。另外,如果在基因療法研發上出現失敗,有可能會影響創新藥管線的業務。
她建議,CDMO企業要想將業務范圍覆蓋到基因治療領域,需要考慮到自己優勢,明確發展定位,在產業鏈的某些階段重點發力,開展同行差異化競爭。
(編輯 白寶玉)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