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數字商品在國內迎來爆發式增長。而作為市場活動的重要參與者,第三方服務商在行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今年雙11期間,福祿控股聯合上下游品牌,掀起的全民囤券潮“百舸助流”活動的第一槍,聯合上百家數字商品品牌方,打造數字商品折扣專場。該活動于10月26日正式啟動,截至到目前,已經有近1000家下游平臺參與,GMV約8.5億元。
數字商品及服務市場空間廣闊
所謂數字商品是指那些在虛擬或非實物領域中交換的非實物物件,包括電子代金券、游戲內虛擬貨幣及物品、賬號、禮品卡、會員卡及禮券等。第三方服務商充當的是數字商品提供方及消費場景連接者的角色,因此連接平臺的生態建設能力是一家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
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行業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數字商品及服務市場之一,未來3年市場年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10%。與之相關的第三方市場也將迎來較好發展,預計到2024年,GMV有望達到6254億元,龍頭企業將迎來更多市場機遇。
福祿控股作為“數字商品+SAAS(軟件服務化)”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從2009年成立到現在,已經與超過1000家數字商品品牌方建立了合作,包括騰訊視頻、愛奇藝、喜馬拉雅、奈雪的茶、滴滴等,商品品類超過22000種,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福祿網絡連接了超2000家消費場景,包括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支付寶、微信、銀行客戶端等眾多超級流量入口,累計服務了超過5.6億的消費者。
福祿控股助力第三方數字商品及服務行業的參與者解決了哪些問題,為產業鏈提供了什么樣的價值呢?
“福祿控股在解決數字商品市場上下游的痛點上,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福祿控股聯合創始人及高級副總裁趙筆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具體而言,上游數字商品提供商的最大訴求是更高效率、更短時間去覆蓋更多的用戶,但下游渠道商面臨的問題和痛點則是需要更多的內容來滿足平臺上的用戶需求。
由于上下游的內容商、渠道商十分分散,福祿控股建立了數字商品行業的底層SAAS技術服務平臺(福祿開放平臺),向平臺參與者提供一站式數字商品相關服務及增值服務。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電商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冠疫情發生以后,隨著疫情管理的需要,數字產品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品類。特別是在文化娛樂方面,預計隨著后續消費需求的增加,也會給相關產業鏈上的服務商更多的發展機會。
提升增值服務收入占比
數字商品品類從最初的話費、游戲,發展到后來的文娛及生活服務類,各個板塊都呈現了很大的增長,且開始全面滲透到用戶的生活。“特別是生活服務類的數字商品,近兩年市場幾乎呈現出了井噴似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萬物數字化一定是必然趨勢,數字化消費的趨勢也將加速推進。”趙筆浩說。
數字商品行業的變化和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改變也倒逼著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商家的轉型。崔麗麗表示,在線化的消費趨勢使得經銷商的機會越來越少,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方面,可以利用過去積累的市場數據更有針對性地發現在數字商品服務相關市場中的新需求,有第三方運營平臺開始逐步降低對數字商品分銷傭金收入的依賴,轉而強調增值服務收入部分,提升自身在產業鏈的價值貢獻度。誰能把握住增值服務產業鏈的發展機遇,就能在競爭中取勝。
而福祿控股業務模式從最初簡單提供充值入口到現在的基于SAAS架構的全開放平臺式運營。在合作方看來,福祿的角色早已無法用“經銷商”簡單概括。“從最初的賣貨開始,福祿提供的服務在一步步深入,比如自主整合各種權益,通過營銷策劃及工具,幫品牌引流,提升用戶活躍度。到現在已經相當于一個權益商品的綜合服務商。”趙筆浩說。
這種業務結構的變化也體現在福祿的收入結構上,2018年,福祿控股SAAS服務收入占比為0.4%。2019年,福祿控股推出自研開放平臺,以“數字化權益+SAAS服務”的模式,開始實現標準化應用服務。2019年,福祿控股增值服務收入2023萬元,占總收入的比例提升至8%。2020年,市場潛力被進一步挖掘,福祿控股SAAS服務收入6764萬元,占總營收比重升至21%。
崔麗麗表示,像福祿控股這類企業面臨當前的發展,更多的是選擇向SAAS服務方向轉型,依托于過去積累的運營經驗和工具在賦能更多企業。這類企業要轉型,需要深耕某一個細分領域,在提供SAAS工具的同時,也要提供相應的管理和咨詢服務。如何契合客戶企業的個性化情況來提供相應的管理服務,比SAAS工具本身更重要。
(編輯 孫倩)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