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9日20時,A股共4429家公司發布三季報,近七成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梳理A股三季報,近八成行業前三季度整體凈利同比增長。周期股繼續發力,化工板塊業績倍增股頻出;新能源產業鏈上游資源企業整體向好,驗證了行業高景氣度;部分制造業企業受制于原材料價格、運價上漲等因素,承壓前行。
化工板塊貢獻
最多業績十倍股
從行業角度看,截至記者發稿,Wind數據顯示,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2021年前三季度整體凈利潤實現增長的行業有22個,占比約79%。凈利潤增速居前的行業大多為周期行業。其中,休閑服務、交通運輸、有色金屬、鋼鐵、采掘和化工行業同比增速均超過100%,分別約為514%、238%、184%、159%、135%和129%。
農林牧漁、商業貿易、綜合、房地產、公用事業和計算機板塊則較上年同期整體業績出現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化工行業貢獻了最多的業績十倍增長股,至少有27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漲幅在10倍以上。其中,亞鉀國際前三季度凈利潤7.16億元,同比增長157倍;金瑞礦業、黑貓股份同期凈利增長也超過了100倍。另外,湖北宜化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4.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業績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交通運輸行業內部分化明顯。今年以來,受益于集裝箱海運市場的高景氣度,中遠海控不斷刷新盈利水平。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314.79億元,同比增長96.65%;凈利潤675.9億元,同比增長1650.97%。其中,第三季度凈利達304.92億元,同比增長逾10倍。不過,同樣是航運企業,因為國際油輪運力過剩、運價大跌,油運股中遠海能第三季度凈虧損9984萬元,上年同期盈利4.17億元。
此外,航空、機場等行業的疫情陰霾仍未散去,板塊內公司仍大面積虧損。
新能源上游資源
企業表現亮眼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2021年以來,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以及國家“雙碳”目標明確,新能源產業鏈持續高景氣,其中,鋰電材料需求增長超預期,在此背景下,產業鏈上的資源類公司在第三季度延續了上半年的高增長表現。
量價齊升之下,上游鋰電池材料板塊業績表現尤為突出。六氟磷酸鋰龍頭多氟多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07億元,同比增長85.36%;實現凈利潤7.37億元,同比增長5316.00%。在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拉動下,延安必康業績大增,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6.09億元,同比增長4672.62%。公司的新材料主要產品即六氟磷酸鋰。作為鋰電池電解液的關鍵原材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六氟磷酸鋰市場就進入供需不平衡的狀態,價格持續上漲。目前六氟磷酸鋰價格已漲至52萬元/噸,而今年年初價格僅為11萬元/噸。多氟多在近期投資者關系活動表中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由于市場新增產能有限,而需求增長依舊強勁,市場價格仍會維持在高位運行。
鋰電池材料生產商杉杉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為27.74億元,同比增長899.29%。其中,該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達20.14億元,同比增長逾10倍。業績表現超預期的主要原因包括:正、負極材料業務銷量大增;電解液業務受益于六氟磷酸鋰價格上漲及公司自備部分六氟磷酸鋰產能,業績同比大幅提升;期內完成對杉杉能源19.64%股權的轉讓交割,獲得投資收益等。成本壓力侵蝕制造業利潤
梳理三季報成績單,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一批中游制造業企業正在承受成本壓力。
立訊精密、藍思科技、信維通信、得潤電子等多家蘋果產業鏈公司業績出現下滑。除了芯片供需變化的因素,材料成本上漲也是這些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得潤電子三季報首次出現虧損,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26億元,同比增長9.33%,但凈虧損為4472.29萬元。得潤電子表示,報告期內受疫情反復、供應鏈材料成本上漲、汽車等產業芯片短缺、客戶排產計劃波動較大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公司業務尤其汽車板塊業務經營成本出現較大幅度上升,部分產業項目進度受到較大影響,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造成較大壓力。
家電行業今年迎來“失意之年”。龍頭格力電器雖然前三季度業績仍然保持增長,但新一期營收、凈利均出現下滑,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70.83億元,同比下降16.50%;凈利潤為61.88億元,同比下降15.66%。深康佳A第三季度虧損2.12億元,由盈轉虧,受該季度業績拖累,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26億元,同比轉虧。
光大證券認為,家電行業表現不佳的原因有四點:一是上游通脹,原材料漲價引起利潤率下滑擔憂,今年上半年白電成本的漲幅超過2017年上半年的漲價周期。二是下游“通縮”,疫情反復沖擊居民收入增長以及家電需求。三是出口走入高基數,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白電外銷的景氣度處于近5年高位,市場步入長達1年的高基數周期。四是風格偏向新興產業和上游周期。
此外,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海運物流價格幾何式增長,國內港口集裝箱緊缺,運輸周期變長,這也導致“外向型”制造業企業運輸成本大幅提升。例如,樂歌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21億元,同比增長72.27%;但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下降23.46%。業績下滑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加大產品研發、自動化工藝研發和信息化研發的人員和資源投入,另一方面即原材料價格、國際海運費、匯率、越南疫情等因素帶來的成本端壓力。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