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中利集團發布2021年上半年財報。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84億元,同比增長29.2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2.56億元,同比下降382.43%。剔除上海電氣巨額應收款暴雷,公司涉及專網通信業務對本報告期的凈利潤的影響為虧損11.42億元,剔除專網通信業務的影響,公司其他主營業務凈利潤虧損1.1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61億元已有較大好轉。
針對專網業務對公司的影響,記者致電中利集團分管副總裁說道,公司對專網業務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及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虧損,并不影響公司發展光伏業務等現有的現金流。一是應收款、預付款及存貨都是以前年度產生的;二是公司參股的中利電子的財務是獨立運營的,不屬于中利集團現金流范圍。公司還是在重點擴大光伏制造產能、加大整縣分布式及生態農業“6+1”開發建設力度。堅持以混改思路合作、合資,實現彎道超車,加快光伏板塊的產業鏈全面發展。
注力新興電池技術
中利集團主要從事主要從事以“阻燃耐火軟電纜”為主的特種電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阻燃耐火軟電纜、銅導體、電纜料等。據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公司目前在加強研發創新,提升HJT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儲備。一是光伏高效電池研發方面:加大資源投入力度,加強在以HJT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方向有研究深度的人才團隊打造工作,加快HJT、TOPCon等新型電池相關技術儲備;開發新一代PERX電池技術,以實現更高的電池效率;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完成了大尺寸PERC電池開發并升級原有生產線產能,新建PERC電池產能均兼容182mm、210mm大尺寸系列產品生產;對已有MWT背接觸電池生產線進行了升級;根據下游需求變化研發多款定制化新型太陽能電池產品。
二是光伏高效組件開發方面:基于行業新一代HJT電池技術,研究開發更高性能的HJT高效組件;開發了更適用于分布式電站的182系列組件產品,助力整縣分布式光伏的推進工作;針對承重能力較弱的屋頂電站項目開發了182大尺寸輕質組件,具備較好的抗雪載、風載能力;持續迭代開發BIPV系列產品,重點開發“暉昊”、“暉頂”系列二代產品,結合建筑美學進一步優化設計及外觀色彩方案;成功開發了210mm大尺寸組件,功率高達660W+,具有更低的BOS成本和LCOE成本。
特種線纜業務板塊,成功研發了“現場總線電纜”、“電信設備動力傳輸用方形電纜”、“高抗撕裂屏蔽型控制電纜”等新產品。“現場總線電纜”具有傳輸衰減小、傳輸速度高、外徑小、阻抗穩定等優點,在未來的工業4.0時代將具有較廣闊市場前景;“電信設備動力傳輸用方形電纜”在高電磁兼容環境下,能承受外界電磁干擾,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高抗撕裂屏蔽型控制電纜”是與重點客戶合作研發,實現了部分核心材料的進口替代。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有效期內的各項專利1,015項,其中發明專利220項,2021上半年已授權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60項。
此外,公司是業內唯一推出生態農業等“6+1”分布式創新項目。
2021年6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這是政府部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公司積極響應產業政策,創新推出了業內唯一“6+1”分布式光伏電站模式,為助力整縣率先實現碳中和貢獻力量。
公司作為新能源電站建設領域的先行者,先后推出了三代光伏電站開發模式:第一代為“智能光伏+科技農業”,填補了全球空白,榮獲2017年度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樣獎;第二代為“貧困村光伏農場”,被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村級扶貧重點項目。公司已為全國38個貧困縣2100個貧困村累計建設1.2GW“貧困村光伏農場”扶貧項目,幫助貧困地區脫貧了55萬以上貧困人口。第三代為創新“6+1”模式,是目前公司大力推進的助力整縣實現碳中和的重點項目,該模式涉及的“光伏+儲能”,與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相呼應。根據公司整體戰略規劃,十四五期間,公司“光伏+儲能”有望達到GW級別。
政策驅動下彎道超車
穩步擴建光伏制造業產能,牽手央、國企能源企業共同挖掘光伏市場歷史性機會。伴隨光伏行業步入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及“碳達峰、碳中和”3060國家戰略重要產業政策的推進,光伏新能源產業正經歷歷史性發展機遇,光伏行業下游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具有非常強的確定性。
在上述行業發展背景下,公司集中資源擬顯著擴張光伏業務板塊產能,計劃自2021-2022年約兩年的時間里,再造約五個騰暉光伏體量的產能。具體而言,其一,公司新建的第三個光伏生產基地山東騰暉規劃的5GW電池、5GW組件,項目一期已于今年一季度正式投產運營;其二,公司新建的第四個光伏生產基地泗陽騰暉規劃的5GW電池、5GW組件,項目一期已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投產運營;其三,公司正在新建的第五個光伏生產基地宿遷騰暉,項目一期計劃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產運營;其四,公司正在新建的第六個光伏生產基地沛縣騰暉,項目一期計劃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產運營;其五,公司原有的兩個光伏生產基地,常熟本部光伏生產基地技改升級規劃0.6GW電池、1.6GW組件,及騰暉泰國光伏生產基地技改升級規劃1.7GW電池、1.2GW組件,計劃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末前后時段完成技改升級并重新投產。
在光伏產能穩步擴張的同時,公司注重銷售與戰略合作。首先,2021年上半年,公司成立了分布式光伏專項小組,首創分布式電站合資經營模式即公司與高層管理人員合資成立公司共同開發電站,此舉較大程度上調動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有利于公司快速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業務;其次,公司持續深耕歐洲、北美等海外傳統市場,報告期內與美國、西班牙、土耳其等多個國家電站開發商、能源公司簽訂了光伏組件銷售合同,合同金額合計超過2億美元。最后,截至目前,公司已分別與國電投湖北新能源公司、國電投江蘇新能源、山東國信、中國華電集團河北分公司、北控清潔能源、天潤新能、蘇州吉弘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公司分享國內光伏市場蛋糕奠定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種線纜業務板塊產能方面,為滿足下游華為、中興、蔚來汽車、比亞迪、菲尼克斯等代表性客戶對5G線纜產品、新能源汽車線纜產品的需求增長,子公司廣東中德在原有30萬公里線纜產能的基礎上,新擴15萬公里光電混合纜年產能,并于2021年初正式投產。
2010-2020年,光伏行業經歷了“多晶替代單晶”、“單晶替代多晶”兩輪重要的全產業鏈技術變革,期間行業主要超額收益集中在硅料、硅片環節;從2020年往前看5年時間,光伏行業第三輪重要技術變革將可能經歷“HJT替代PERC”的過程。任何一個行業在經歷重要技術變革的過程中,都意味著行業競爭格局將重新洗牌,這對于身處光伏行業時間長達約十五年的“光伏老兵”即中利集團而言,雖面臨新的一定程度的潛在風險、但更大的應是機會!
公司曾于2020年3月25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相關議案,當時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擬募資投資項目之一為“新建年產1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生產項目”,因當時N型電池技術中的異質結電池、TOPCon電池兩種技術路線競爭暫時未有明確結果,故公司于2020年底申請撤回了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的申請文件。
雖然公司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申請終止了,但公司在N型電池、尤其是HJT異質結電池的技術研發沒有因此停止,相反,公司加大了相關資源的投入力度。其一,騰暉光伏進行N型相關技術的開發始于2013年,該研發工作在2015年獲得江蘇省成果轉化項目“23%以上效率N型雙面電池及其雙玻組件的研發及產業化”的資助;騰暉光伏是國內領先的異質結電池和相關設備提供商鈞石能源的戰略合作伙伴,技術交流和商務合作多年;截至目前,公司在HJT電池方向,擁有的授權發明專利2項,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發明專利7項,進入受理階段的發明專利4項;公司在HJT組件方向,擁有的授權發明專利2項,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發明專利2項,進入受理階段的發明專利1項;其二,2021年上半年,公司單晶背鈍化電池量產轉換效率突破23%;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4.26%;金屬穿孔卷繞電池(MWT)電池從研發階段轉入量產階段,已經小批量出貨,轉換效率突破23%;其三,今年下半年,公司將繼續優化各種電池的常規工序,并啟動激光損傷修復研究以及新型金屬化工藝的研究,將單晶背鈍化電池及金屬穿孔卷繞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至23.2%以上,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24.8%以上,并降低異質結電池的貴金屬用量20%以上;其四,騰暉光伏的研發實力雄厚,此前不斷地積累在N型電池(尤其是在HJT和TOPCon)的研究,包括工藝、設備、材料等領域,異質結高效電池的實驗室效率,產業化工藝在摸索中不斷取得進步。
據悉,為順應光伏行業正處新一輪技術變革過渡期的行業背景機遇,公司為實現彎道超車還做了如下相應準備工作:其一,從廠房空間的角度看,公司下屬的騰暉本部、山東騰暉、泗陽騰暉、宿遷騰暉、沛縣騰暉等光伏生產基地都預留了新上產線的廠房空間;其二,從資金層面角度看,公司考慮出售包括商業電站、部分特種線纜板塊子公司股權等資產,通過做減法回籠資金;另外,公司同時也在考慮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方式,對騰暉光伏、騰暉光伏的子公司進行增資擴股;除此之外,在合適時段,公司仍有在股權融資方面的考慮。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