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上半年受鹽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原煤價格持續走高、天然氣購氣成本增長及投產項目現階段尚處于市場開拓期以及風力資源波動、對四家風電公司應收清潔能源電價補貼組合款確認預期信用損失等因素影響,導致凈利潤下滑。”云南能投相關負責人近日就半年報情況,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公告顯示,云南能投(002053.SZ)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8億元,同比增長4.2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億元,同比出現下降。公司表示,業績來源于鹽業和清潔能源業務,營收增長主要依賴于社會經濟發展、清潔能源普及利用和內部管理提升??v觀云南能投近年來的發展情況,進入清潔能源領域不過短短五年,已充分打下了業務發展基礎:“氣化云南”主力軍和國家“綠色能源”重要構成部分。
從“鹽化”到新能源布局
2021年上半年,云南能投實現營收10.58億元,其中天然氣板塊營收2.71億元,同比增長83.93%,是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增長幅度最大的板塊,占總營收的比重穩步提升。
早在2016年,公司由“云南鹽化”更名為“云南能投”,正式進軍天然氣業務。
半年報顯示,云南能投上游氣源穩定,旗下云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簡稱“天然氣公司”)氣源主要來自中緬管道,并獲得中石油西南管道分公司給予的云南省內支線項目管道開口便利和氣源支持。天然氣公司目前在昆明、昭通、曲靖、紅河等多個各州市以及滇中產業新區重點開展了18條天然氣支(專)線管道項目,3個應急氣源儲備中心項目和1個CNG母站項目。
此后,云南能投在新能源領域加速布局。2018年年底,公司開始規劃風電板塊戰略藍圖,計劃實施資產重組項目。2019年,公司快速進入風電運營領域,實現在清潔能源領域內的進一步拓展,增添了新的盈利增長點。
云南能投旗下馬龍公司、大姚公司、會澤公司以及瀘西公司等四家風電公司,在會澤、馬龍、瀘西、大姚等風力資源較好的地區投資建設風電場,目前共建成運營7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370MW。
公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上述四家風電公司利用小時數為1659.10小時,其中大海梁子風電項目、大中山風電項目2021年上半年利用小時數名列云南省風電項目前茅。與此同時四家風電公司風機可利用率、風機故障率在云南省內風電項目對標中各項指標都表現良好,利潤指標優秀。風電業務是云南能投毛利率較高的板塊,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9.73%。
“新能源+鹽”發展新基調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云南能投的天然氣和電力板塊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5.66%、25.14%,清潔能源營收比重逐步增長,兩個板塊的綜合占比已超過鹽硝產品。在此情況下,云南能投首次提出“新能源為主導,鹽業為重要組成”的發展新格局。
云南能投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公司緊抓戰略機遇,聚焦新能源業務發展,貫徹實施‘優化結構、打造品牌、理順渠道、做實終端’方針,全力提升鹽板塊競爭力,努力構建‘新能源為主導,鹽業為重要組成’的新發展格局。”
進入“十四五”后,云南能投的首個重點項目就是增量1570MW(相當于1.57GM)風電項目,其中包括:紅河州永寧風電場及曲靖市金鐘風電場、通泉風電場三個項目。
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以上三個項目實施完成后,公司風電裝機規模將得到大幅提升,新能源業務占比將大幅增加,在新能源行業的市場地位也將顯著提高,不僅有利于進一步夯實公司新能源企業屬性,亦有利于公司未來新能源業務的進一步開展。
北京億特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對記者表示:“多年來,我國工商業發展迅猛,電力消耗隨著經濟增速的提升而同步提升,兩個指標均為世界領先。因新能源發電占比的逐年提高以及發電總量的增持續增長,‘十四五’已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以適應電力市場結構的不斷變化。
此前,鹽業務是云南能投核心盈利業務,為上市公司打造出良好的公司形象和食品品牌;如今,新能源業務成為帶領公司前進的新“火車頭”,形成良好的升級轉型模式。
公告顯示,云南省內風、光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云南省著力打造“綠色能源牌”戰略,在全省電力供應趨緊的背景下,新能源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云南省“十四五”規劃確定新增26GW新能源裝機指標,云南能投已搶占到6%的“新能源”蛋糕。
(編輯 崔漫 孫倩)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