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在近日與美貝爾醫美連鎖集團簽署意向性收購協議之后,麥迪科技(603990)加快了輔助生殖和醫美賽道的戰略落地。
5月12日,《證券日報》記者從麥迪科技官網獲悉,公司宣布擬以自有資金出資1億元人民幣,在蘇州市注冊設立全資子公司——蘇州麥迪斯頓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暫定名,以下簡稱“麥迪醫療”),麥迪醫療作為醫療服務領域的投資及管理平臺,主要業務將涵蓋輔助生殖、醫療美容等醫療服務項目的投資及管理。
麥迪科技表示,麥迪醫療的成立符合上市公司未來發展趨勢及公司發展戰略,使得公司不同領域的業務管理更為專注,在各自的發展、管理、風控上更加高效和靈活。麥迪醫療將深入醫療服務領域,探索消費醫療新模式,為公司未來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造消費醫療服務新模式
成立于2009年的麥迪科技,于2016年在A股上市。公司原本以提供臨床醫療管理信息系統(CIS)系列應用軟件和臨床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公司成功收購瑪麗醫院,開始進入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領域;2020年,公司相繼籌劃收購北京國衛生殖健康專科醫院有限公司、天元婦產醫院、吉林立創、海口博大等,進一步加碼布局輔助生殖領域。
近日,麥迪科技又將目光轉向了醫美領域。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美貝爾集團持有的蘇州美貝爾集團持有的蘇州美貝爾美容醫院與常熟瑞麗美貝爾醫院各不少于80%的股權,標的公司100%股權初步整體估值合計為2.9億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貝爾集團深耕醫美行業十余載,截至2020年,集團于蘇州、常州、揚州等共設立7家醫美醫院。目前,美貝爾集團擁有約2.5萬平方米醫療美容空間,為醫美消費者提供手術類、微整形、皮膚保養類等多種醫療美容服務。其中,蘇州美貝爾深耕蘇州市場多年,在整形技術上不斷創新,已連續兩年獲評新氧全國十大美胸醫院。
根據協議,美貝爾集團承諾,標的公司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7億元,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2200萬元,2022年、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及凈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不低于15%。公告顯示,蘇州美貝爾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達1億元、705.28萬元,常熟美貝爾2020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141.45萬元、19.73萬元。
“公司從2019年開始進入輔助生殖領域,目前對于醫療服務行業現狀已經有了深度了解。在此基礎上,公司進一步進入醫美行業是基于對女性醫療健康服務的一個延伸,充分發揮客戶群的累加效應,打造圍繞女性醫療健康服務的一個組合經營模式。”麥迪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收購醫美是公司繼輔助生殖醫療后,拓寬醫療服務行業的新舉措,打造‘輔助生殖+醫療美容’的消費醫療服務新模式,完善產業鏈布局。本次交易是適應市場和業務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動公司業務升級,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上述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次交易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資金方面不會產生壓力,且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金融機構的融資也較為便捷。”
“麥迪科技2020年營收、凈利同比下滑7%、24%,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整體經營狀況表現不佳。本次交易標的,有利于推動公司業務升級,發揮協同效應;但能否迅速達到業績提升的目的,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輔助生殖+醫美”前景向好
2021年4月14日,央行官方微信發布工作論文,指出我國面臨的人口嚴峻形勢,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或受該消息催化作用,輔助生殖板塊在資本市場大受追捧。而在此市場熱潮之際,輔助生殖第一股麥迪科技交出了2021年第一份答卷。
據麥迪科技披露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輔助生殖領域的持續布局已漸顯成效。公司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709.32萬元,同比增長18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1.51萬元,實現上市以來一季度首盈。
談及輔助生殖和醫療美容行業發展前景,國海證券分析師寶幼琛認為,“輔助生殖是藍海市場。需求端來看,全國不孕不育率12%-15%,患者人數超過5000萬,其中20%需要人工輔助生殖干預,預計我國存量潛在受眾約1000萬人,目前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滲透率僅為7%,遠低于美國的30%,輔助生殖長期市場空間在千億元規模以上。供給端來看,截至2018年末全國輔助生殖牌照498個,其中絕大部分為公立醫院,測算牌照數量基本達到上限,未來重點是挖掘現有醫療機構服務潛力。”
醫療美容方面,有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顏值經濟’推動醫美市場高景氣,全球醫美市場規模在近五年穩定增長,年復合率為8.9%,而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在同一時期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增速為22.22%,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15億元。
“目前,醫療美容行業下游較為分散,仍有較強的集中度提升空間。隨著行業發展逐漸規范以及監管成熟,優質的醫療美容機構將得以快速成長。”上述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安徽創領化妝品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孫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療美容行業會在一些人群中成為永久性的剛需,但是當大眾熱潮褪去以后,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醫美是奢侈品而非剛需品。醫美的發展曲線會在某一個增長點達到瓶頸,屆時普通玩家退賽出局,重量級玩家掌控全場,供需達到平衡狀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美行業整體向好,但行業內部存在結構性問題,消費者對于美追求的方式多種多樣,細分上要看主導美容市場的潮流方向,而潮流很難預測。”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