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21年風雨兼程,21年砥礪前行。
1999年8月份,昊華科技的前身天科股份完成工商注冊,2001年1月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8年-2019年,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所屬12家科技型企業注入天科股份,天科股份更名為昊華科技。上市公司轉型為先進材料、特種化學品及創新服務提供商,服務于國家軍品、民品多個核心產業。
“昊華科技有我國重要的特種氣體研究生產基地;我們的特種涂料技術水平國內領先;我們還是國內最早從事橡膠研究和應用的單位……”談及昊華科技的種種成就,展廳中的工作人員如數家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公司產品還廣泛應用于電子科技、工程機械、工業重防腐等領域。
在昊華科技所屬企業的發展歷程中,曾見證了多則歷史性事件。日前,《證券日報》記者跟隨上交所“滬市公司質量行”調研團隊走進昊華科技。在位于昊華科技辦公樓的一間展廳里,《證券日報》記者看到三艘神舟載人飛船模型獨占中心位,嫦娥三號以及C919模型也引人矚目,展廳中放置的標注“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證書亦象征著昊華科技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打造行業科創改革標桿
11月23日上午,裝配著昊華科技旗下曙光院生產的“三環”牌航空輪胎的國產ARJ21-700飛機103架機在山東東營勝利機場平穩著陸,圓滿完成各項科目,這標志著國產ARJ21飛機裝配昊華科技旗下國產航空輪胎首飛成功,也標志著ARJ21飛機國產化向前邁進新的一步。
談及我國航空業的發展進展,昊華科技董事長胡冬晨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航空業發展迅速。目前,ARJ21等已經量產,C929已經開始研發,C919試飛成功,訂單數量超千架。
“我們非常看好這一塊市場。”胡冬晨表示,“我們的西北院、錦西院和海化院都已成為中國商飛的合格供應商,曙光院正在論證之中。我們估計國產大飛機在‘十四五’期間一定會實現產能上量。屆時,我們的民用航空輪胎、民用航空玻璃、民用航空密封材料等均實現上量”。
此外,在特種氣體領域,昊華科技也正在等待一個更大的市場。胡冬晨告訴記者,隨著我國集成電路自給率的提升,電子氣體作為關鍵配套材料的國產化率也將大幅提升。預計到2025年國產化率可達到70%以上,為國內氣體行業提供了極大的市場空間。
“2020年中國特種氣體市場規模預計為280億元,2020年至2025年中國特氣市場規模增速將保持在15%左右,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可達700億元,其中電子特氣總的市場容量應在120億元至150億元之間。”胡冬晨如是說。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昊華科技主營業務板塊分為氟材料、精細化學品、特種橡塑產品以及特種氣體,其中特種氣體板塊今年以來實現營業收入3.24億元,收入占比16.54%。
據悉,特種氣體的生產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全球市場已形成由少數幾家具有技術優勢的跨國氣體企業占據多數份額的高度集中的市場競爭格局。長期以來我國特種氣體產品主要依賴進口,但隨著國內特種氣體生產企業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國產特種氣體部分產品逐漸實現進口替代。
開源節流應對危機
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昊華科技今年以來業績不降反增。今年前三季度,昊華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5.69億元,同比增加5.66%,凈利潤4.45億元,同比增加33.76%。
“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復工復產。”昊華科技董秘劉政良對記者回憶道,為了保障快速復工,昊華科技旗下黎明院、晨光院等單位在春節期間沒有停產。
除了有序復工復產,昊華科技還積極降低成本。“公司在疫情初起時就提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昊華科技財務總監何捷談道,今年以來,公司在成本費用壓控方面取得較好成效,尤其是財務費用同比下降明顯,毛利率水平同比提高。
另一方面,在“節流”的同時,昊華科技也在“開源”,豐富公司產品結構,短時間內實現轉產,研發出防護服、口罩等防疫物資。
“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已基本恢復正常,未來將圍繞主業在氟化工、電子氣體、航空材料等方面加大研發、投資力度,不斷提升公司業績。隨著疫情逐步緩解,公司第三、四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將逐步恢復并好轉。”劉政良表示。
5G也有望為昊華科技帶來更多的機會。胡冬晨指出,5G將帶動智能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發展,間接帶動了氟材料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等終端的觸屏表面使用氟表面防污劑。智能手機以及平板等終端的樹脂外殼使用有機氟添加劑提高潤滑性、去污性能。
據胡冬晨透露,昊華科技下一步將提升5G用氟樹脂產能,提升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為5G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力爭成為全國最大5G氟材料產品供應商”。胡冬晨如是說。
站在重組滿周年的時點上,昊華科技又迎來了一項新的改革工程。今年上半年,昊華科技入選國家“科改示范行動”名單,這是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后的又一國企改革專項工程。
胡冬晨對記者談道,在目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中美大國博弈大背景下,科技創新對我國來說,不僅僅是為了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而是應站在國家競爭力的角度,面對時代之巨變,補強短板,突破“卡脖子”限制,確保我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必經之路。
“昊華科技力爭通過三年‘科改示范行動’,打造中國化工行業科技創新的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努力成為國內高端氟材料、電子化學品和航空化工材料領域重要的創新型國有科技企業和行業領導者,為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胡冬晨如是說。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17:32 | 國內首個氣候準則征求稿面世 助力... |
17:02 | “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使用支... |
16:59 | 中科星圖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6:58 | 海南機場擬23.39億元收購美蘭空港5... |
16:57 | 永輝超市遵義胖東來模式調改首店開... |
16:00 | 特斯聯發布2024年財報:在手訂單金... |
15:58 | 滬市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破萬億元 ... |
15:56 | 低空經濟快速崛起 科創板公司堅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