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新零售賦能終端門店,助力玲瓏輪胎業績快速增長。10月22日,玲瓏輪胎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32.47億元,同比增長5.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99億元,同比增長31.64%。
卓創資訊輪胎分析師陳晴晴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隨著疫情有效控制,輪胎的市場需求明顯改善,加上出口旺盛,國內輪胎企業下半年業績回升,特別是一些龍頭企業業績增長更加明顯。
三季度業績明顯回升
公告顯示,第三季度玲瓏輪胎實現營業收入50.03億元,同比增長19.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2億元,同比大增43.56%,業績增速較上半年明顯提升。
從生產方面來看,前三季度,玲瓏輪胎共生產輪胎4669.14萬條,同比增長4.21%;銷售輪胎4453.41萬條,同比增長5.33%。其中,第三季度生產輪胎1818.6萬條,同比增長15.52%;銷售輪胎1743.91萬條,同比增長18.59%。
與此同時,公司第三季度天然橡膠、合成膠、炭黑、鋼絲簾線、簾子布五項主要原材料總體價格同比降低12.79%。玲瓏輪胎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由于市場結構變化及公司內部產品結構調整,公司第三季度單胎價格有所上漲,毛利率同比提高2.57個百分點,環比提高2.36個百分點。
輪胎行業恢復有跡可循。在輪胎行業上游,山東一位主營輪胎胎圈鋼絲、鋼簾線的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國內外市場逐步恢復,公司從7月份開始,連續三個月的銷售數據創建廠以來新高,帶動公司經營業績逐步好轉和回升。
輪胎下游的汽車行業回暖也很明顯。中汽協的數據顯示,隨著國內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乘用車產銷量從5月份起就實現同比由負轉正。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狹義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7.3%;10月份一至三周的日均零售是4.2萬輛,同比增長16%,環比9月同期銷量增長3%,表現較強。
華創證券指出,9月份國內半鋼胎平均開工率已突破70%,國內頭部胎企產能均處于滿負荷運營狀態,目前正處在輪胎行業的盈利黃金期。
新零售助力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新零售正為公司發展帶來新的助力。2020年是玲瓏輪胎新零售元年。今年3月份,通過與騰訊云、華制智能聯合開發智慧營銷平臺,玲瓏輪胎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玲瓏新零售,以300家核心經銷商、1000家前置倉、2000家旗艦店和玲瓏輪胎智慧零售系統為依托,實現從公司—經銷商—門店的全面轉型,由單一的輪胎銷售轉變為整車全方位服務。
“得益于新零售系統全面賦能終端門店并為線下消費助力,自今年3月份布局新零售以來,公司輪胎銷量增速明顯,僅3至6月份累計增速就超過51%。”玲瓏輪胎前述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1年,玲瓏輪胎新零售系統將全面落地,搭建全球化產業服務平臺和智慧零售平臺,賦能玲瓏輪胎從制造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邁進。
同時,玲瓏輪胎還不斷實現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在乘用車配套市場方面,公司不斷提升配套規格檔次,加大17寸以上主胎開發,上半年半鋼17寸及以上發貨占比同比增長了3個百分點,并逐步向中高端車型配套發展。在商用車配套市場,公司于今年1月份進入世界一流商用車品牌德國MAN商用車的供應商體系。
方正證券10月22日發布的最新研報指出,隨著國內復工復產和國外的逐漸復蘇,疊加玲瓏輪胎新零售模式的推廣,預計銷量有望繼續提升,從單條輪胎盈利的角度看,雖然四季度原材料價格出現一定上漲,但由于輪胎提價傳導以及大胎占比持續提升,預計單條輪胎的毛利有望維持,整體業績有望繼續提升。
西部證券則認為,玲瓏輪胎在配套市場優勢明顯,同時在國內零售渠道開始發力,輪胎結構改善明顯、中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高。依靠優秀的產品品質和強大的成本管控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同時不斷搶占國內渠道資源,長期成長空間較大。
在此背景下,公司控股股東玲瓏集團堅定看好公司發展前景,今年上半年斥資1億元增持公司股份。北上資金、全國社保基金等重要股東也持續增持公司股份。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5家股東增持了公司股票,此外還有1家為新晉股東。
(編輯 上官夢露)
23:56 | 市場化養老“輕重并舉”構建產業新... |
23:56 | 落實好上市公司獨董制度 強化關鍵... |
23:56 | 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33億... |
23:56 | 從“去庫存”到“優結構” 專項債... |
23:56 | MSCI納A指數樣本調整將生效 外資機... |
23:56 | 人形機器人潛力大 超百家A股公司競... |
23:56 | 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強 A股有望引來更... |
23:56 | 第三十二期:如何運用ETF構建中低... |
23:55 | 央國企全面實施市值管理 堅定高質... |
23:55 | NPC開講冷笑話 AI玩“活”游戲世界 |
23:55 | 從“港股三朵金花”爆紅看新消費賽... |
23:55 | 商業航天“出海”搭建全球產業新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