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近日,量子科技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通信高級工程師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十九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先后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進行了集體學習,這表明中國前所未有地重視前沿技術在產業的落地,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筑發展新優勢。企業應該站在風口之上增強創新力。”
尚未大規模商用
未來或對傳統移動通信造成沖擊
我國正加速布局前沿科技。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多次就前沿技術進行集體學習,國家大數據戰略、人工智能發展等都被點名。可見我國對重大科技產業推進的重視。當下,推動量子科技發展戰略實施被提上日程。
量子科技目前主要包含四個應用領域: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傳感和計量。量子通信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與傳統通信技術相比,其具有極高的安全性、保密性和抗干擾能力,被認為是下一代通信領域的支撐性技術,與芯片同等重要。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大多活躍在量子通信領域。
袁博認為,就量子通信而言,可分為兩類技術,一類是量子隱形傳態,一類是量子密鑰分發。“目前第一類技術還在理論研究和實驗探索階段,第二類技術已經處于商用階段。因此,這次政治局的集體學習量子通信,實際上有兩大意義,首先是從政策上支持第一類技術的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第二大意義是推動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全面商用。”
據了解,量子密鑰分發技術俗稱量子密碼,目前已經達到商用條件,但是尚未大規模在全國各個行業推動商用。相對于傳統基于算法的密鑰分發機制,量子密碼可以從物理保證通信安全,利用量子的不可克隆性來保證通信過程中不被復制不被竊聽,對我國的國家安全和未來的工業網絡的信息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
“目前,量子密碼只是一種密鑰分發技術,并沒有從根源上顛覆傳統的通信技術,已經商用的量子通信依然還是基于傳統的IPsec等技術加密完成,所以不會對傳統的通信企業有太大的沖擊。但是我認為,政策的推動將會加速傳統通信企業擁抱量子加密。至于還處于研究階段的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大規模商用的時間還早。”袁博告訴記者。
量子科技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沖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總體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存在不少短板,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飛象網創始人、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量子技術是未來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大的方向,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形成,但有廣闊的前景和價值。未來或將對傳統移動通信進行沖擊,但還比較遠。量子通信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建設成本會趨低,效率將更高。但目前產業在技術落地、標準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完善。”
新技術仍需落地
市場呈寡頭格局標準待統一
據了解,圍繞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愿景目標,中國技術團隊按照“三步走”的策略:基于現有光纖的城域網、基于可信中繼的城際網、基于衛星中轉的洲際網,逐步開展了一系列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部署試驗及行業應用示范。
量子通信具有極高的安全性、保密性,其產業應用場景十分廣泛,產業鏈也較為豐富,主要包含元器件、核心設備、傳輸干線、系統平臺四個環節,涉及可設計信息安全、量子通信干線、量子城域網、金融、國防等方面。量子通信進一步落地將帶動巨量產業發展,未來市場空間有望達到千億規模,但量子通信產業目前仍處在較早的階段,產業規模化尚需時間。量子保密通信的試點應用呈現出需求牽引、政策驅動、快速發展的特點。
新思界投資分析師指出,由于量子通信行業目前整體處于寡頭壟斷市場,供應商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再加上當前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較高,產品售價較傳統通信方式昂貴很多,從而限制了產品的大范圍應用。
目前的A股市場,相關概念股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產業鏈。對于產業現狀,近日在我國量子通信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國盾量子對外表示,由于量子通信產業化還處于初步推廣期,公司收入尚未進入規模增長期。但量子通信技術壁壘較高,市場呈現寡頭格局,公司持續投入前沿技術研發,隨著下游市場的打開,公司收入有望進入加速通道。
在政策春風吹動之際,量子通信相關的企業如何站上風口?
袁博認為:“企業首先還是需要從產學研結合考慮,要在實際應用中體現量子通信的真正的價值。這次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必然會從中央到地方帶來一些的政策上的支持,就像之前的區塊鏈一樣。但是實際上我們也看到,在一陣跟風過去后,現在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并沒有預期中那么高。所以我覺得,量子通信技術還是要找到真正的應用行業和場景,只有在行業大規模落地并真正體現在國家安全方面的價值,實現產學研的充分結合,才能促進量子通信技術在我國的全面部署,從而從產業上更好的推動我國量子科技的發展。在一些信息安全要求比較高的行業,政府、協會聯盟和企業可以先進一步推動形成行業標準。”
據悉,目前,發達國家也在加大力量布局量子科技,量子科技也已經成為未來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領域。
(編輯 喬川川)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