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8月25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主要介紹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落實有關情況。會上,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還是在內部封閉試點測試的階段,還沒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驗工作,數字人民幣正式推出沒有時間表。
今日,數字貨幣指數再續昨日強勢狀態,報收于1536點,當日上漲2.75%,漲幅居各大板塊前列。這個月以來,利好消息不斷,數字貨幣股表現強勢,歷經多波上漲。創業板個股匯金股份今日漲停,8月初至今股價漲幅超過80%。
創業板個股幾近包攬
兩日漲幅居前榜單
8月25日,數字貨幣股表現強勢,大漲2.75%,漲幅連續兩日居各大板塊前列。同花順行情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日收盤,數字貨幣指數報收于1536.48點,漲幅達2.75%,資金凈流入5.47億元,成交額達24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數字貨幣板塊漲幅居前者幾乎均是創業板個股。從個股表現來看,匯金股份、海聯金匯漲停,飛天誠信也表現不俗,漲幅超過10%。從漲跌情況來看,漲幅超過5%的10只個股中,除去海聯金匯是中小板股票,其余9只均為創業版個股。
其中,8月份匯金股份股票漲幅尤為突出。東方財富網相關數據顯示,8月3日(當月首個交易日)匯金股份股價僅為10.16元/股,今日收盤價則高達18.61元/股,以此計算,匯金股份股價月內漲幅高達83.17%。匯金股份8月初明確表示主營業務并不涉及數字貨幣業務,卻仍難擋股價的一路飛漲,月內更是三次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謹慎投資。
相同情況也發生在昨日。8月24日,創業板個股以同樣的姿態占領漲幅榜。據同花順行情中心,截至昨日收盤,數字貨幣指數為1495.32點,漲幅達2.32%。40只個股中,有29只實現上漲。其中,匯金股份漲幅高達16.27%,海聯金匯、國民技術、拉卡拉、數字認證、銀之杰等5只個股漲幅也超過5%,6只個股中5只來自創業板。
“逢利好必上漲”幾乎成為數字貨幣股的行情走勢規律,昨日的上漲也與利好消息相關。8月24日,有央行相關人士對有關媒體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為小額零售,并沒有拓展房地產買賣等大額支付場景。另外,數字人民幣與紙鈔一樣是法定貨幣,是可以1:1雙向兌換的。
央行審慎推進數字人民幣
目前并無正式時間表
8月25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還是在內部封閉試點測試的階段,還沒有正式推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驗工作,數字人民幣正式推出沒有時間表。
今年4月份,對于彼時網傳的央行數字貨幣內測錢包截圖,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強調,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可以看出,央行對于數字人民幣的推出采取極為審慎的態度。不過,央行的屢次表態反映出正在加快數字人民幣的推進速度。國盛區塊鏈研究院宋嘉吉團隊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央行已在四次工作會議就法定數字貨幣作出表態,態度依次為“扎實推進”、“加快推進”、“繼續穩步推進”、“積極穩妥推進”,重新增加對速度的要求。四次會議對數字貨幣態度均有細微不同:第一次強調“穩”,第二次強調速度要“加快”,第三次重新增加“穩步”要求,第四次重新增加對速度的要求,強調要“積極”。
放眼世界,各國對于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也相當審慎。“目前大多數國家都已經認識到了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性,然而對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多持謹慎態度”,歐科云鏈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煉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調查顯示,在短期內(三年內),超過85%的中央銀行不太可能或非常不可能發行任何央行數字貨幣,僅有3%的中央銀行在短期內會發行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大部分計劃在短期內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多為一些小國的中央銀行。這些小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擺脫經濟困境或重建本國貨幣體系。
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雖然重要,但后續的流通和交易環節同樣意義重大。李煉炫認為,真正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僅僅是發行那么簡單,在發行后的流通和交易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央行政策目標、服務金融監管要求,才是重點。
也有業內專家認為,推進數字貨幣中,支付體系的重構尤為重要。“數字貨幣只是表象,重構支付網絡才是遠大宏圖,重構一個支付體系比構建數字貨幣重要的多”,中國人民大學監管科技與金融科技實驗室執行主任楊東教授指出。
未來央行數字貨幣或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長期共存。中國電信集團區塊鏈與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主任梁偉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相對于DCEP在支付系統的優勢在于已經非常成熟,且早已被大眾所廣泛接受,而DCEP尚處于起步階段,終端的接受情況尚未可知;此外,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如余額寶以及基金產品的購買可以看到,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DCEP和第三方支付各有優劣勢,不同需求的用戶可能會選擇不同支付方式,因此未來DCEP和第三方支付可能會長期并存。
(編輯 于德良)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